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时间 :2024-07-29 作者 :张书博 来源: ​广西防城港东兴市妇幼保健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疾病,一直以来都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寻求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本文旨在科普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选择治疗方案。

一、新生儿黄疸概述

新生儿黄疸,又称胎黄,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然消退,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溶血、胆道闭锁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二、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肝胆湿热、脾胃虚弱、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活血化瘀等。

三、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一)清热利湿法:清热利湿法特别适用于湿热型黄疸,这类黄疸患儿往往表现为皮肤明显黄染、伴有发热、口渴和尿色深黄等症状。在中医药的宝库中,茵陈、栀子、黄柏、大黄等草药因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的特性而备受推崇。这些草药能够帮助调节体内的湿热状态,加速湿热的排出,从而有效减轻黄疸的症状。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配伍和剂量调整,确保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健脾化湿法:对于脾虚湿困型黄疸的患儿,健脾化湿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类黄疸患儿通常表现为皮肤黄染、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且往往伴有脾胃虚弱的情况。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等中药因其健脾化湿、和胃止泻的功效而备受青睐。这些药物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帮助消化食物,促进湿邪的排出,从而改善黄疸症状。同时,它们还能调和脾胃,增强患儿的体质,为黄疸的消退创造有利条件。

(三)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则适用于血瘀型黄疸的患儿。这类黄疸患儿的皮肤黄染往往色泽晦暗,并伴有瘀斑等症状。在中医药中,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草药因其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而广受好评。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瘀滞的消散,从而改善黄疸症状。通过活血化瘀的治疗,患儿体内的瘀血状态得到缓解,黄疸症状也随之减轻。

四、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

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需要辨证施治,即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因此,在选择中医药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体重、病因、病程等因素,避免盲目用药和滥用药物。

剂量调整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监测病情在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黄疸程度加重、出现其他症状或并发症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配合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可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如对于感染引起的黄疸,可以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溶血性黄疸,可以使用输血或换血治疗等。

五、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与局限性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中医药治疗还可以改善患儿的全身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然而,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治疗周期较长、部分中药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在选择中医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六、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通过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以及配合西医治疗等措施,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剂量调整、监测病情以及避免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家长在选择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