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输血小常识

时间 :2024-07-25 作者 :陈仕顺 来源: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1人为什么要输血?

输血是将正常人的血液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也是一种危急时刻的抢救措施。1严重创伤、手术出血或其他原因导致大量血液丢失时,输血可以迅速恢复血容量并维持生命。2贫血会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输血可以提供更多的红细胞,改善氧气供应。3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使患者容易出血。输血可以提供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制品,改善凝血功能,控制出血。

2常见的血液制品都有什么?

主要种类包括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

3输血前需要做什么检查:

1ABORhD)血型血液在输注只能同血型输注,若血型不符引起溶血反应,就会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的溶血,造成严重后果,危及生命安全。

2不规则抗体筛查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提前发现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防止因为输注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3血常规血常规是用来判断是否需要输注血液制品和输注多少剂量的关键指标,输血后24小时仍需再次检查血常规,评估输血后的疗效。

4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主要用于判断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具有输血指征后才能选择相应的血液制品。

5输血前八项:包括乙肝五项、丙肝、艾滋病、梅毒。输血前八项检验的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传染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6交叉配血试验将献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患者的血清和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观察有无凝集反应,配血相合才可输血。

4输血有什么误区

1输近亲的血更好,因为血脉相同。

很多人认为,血缘关系越近,输自己家人的血越好越安全,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事实上,直系亲属间互相输血容易导致一种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的概率越高。

2输血当然越新鲜越好!

工作中,常会遇到患者及其亲属提出要新鲜血的情况,认为输注的血液越新鲜越好。其实,血液中有许多病原体在血液保存过程中可以自然被灭活,因此只要是保存期内的血液,从传染疾病的风险上来说,保存期长的比新鲜的血液更为安全。

3全血成分多,输全血更好。

现代输血技术表明,输全血并不好。其一,全血的成分并不全。血液中各种成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不同的保存期限,全血在4℃条件下保存,只能对红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而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毫无保护作用,这些成分很快会失效。其二,输全血增加输血的风险。全血中的大量血浆增加血液循环和心脏负荷,可能诱发心衰或急性肺水肿;全血中的细胞碎片和抗原物质等成分对人体有害无利,可能导致输血反应。

4输血可以补身体。

其实,血液作为人体的一种组织,主要发挥着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和凝血止血等功能,对增加人的体质和营养没有直接效果。相反,输血要冒可能传播疾病和引起输血反应的风险,弊大于利。

5输“万能血”。

以前,我们将O型血的人称作“万能献血者”、将AB型血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其实,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在抢救生命的紧要关头,受血者ABO血型鉴定困难或同型血不足,而O型血又充足时才适用,以解燃眉之急。其次,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受血者的是配血相合的O型洗涤红细胞(成分血),而非O型全血。因为O型血人的红细胞上缺乏AB抗原,不致于发生溶血反应;但是O型全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抗B抗体,它能致敏或凝集ABAB型红细胞,使之寿命缩短或立即破坏。因此,将O型血输给其他血型患者,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凡事都要讲究原则,输血也不例外。(1)可输可不输的血,坚决不输。切勿想要补身体而要求输血。(2)能少输绝不多输。严格执行成分输血,提高输血安全。(3)能用自己的血就不用别人的血。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来说这是首选输血方式,因为自体输血是最安全的输血方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