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各种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食物、水源等容易受到污染,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那么,夏季的常见传染病有哪些,又该如何对其进行预防呢?
1 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全年可发病,夏季为高发期,主要的诱发因素,是夏季气温较高,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和病毒,如果没有对食物进行有效的加工和保存,又或者摄入的冷饮过量,就可能导致腹泻问题。
对于夏季腹泻,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是饭前便后使用洗手液、肥皂等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二是不要喝生水,清洗蔬菜水果的水应该洁净。三是吃剩的饭菜应该放在冰箱进行存储,存储时间较长的食物不能吃,而且对于在冰箱中存储的食物,食用前应该热透。四是在对凉拌菜进行加工时,应该尽量做到生熟分开,使用专门的案板、刀具和容器进行处理,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五是对于生吃的蔬菜瓜果,应该清洗干净,先使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2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又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病症,在空气流动性差、人员接触密集的环境下,其发病率会显著增高。支原体肺炎一般在感染后1~3周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包括疲乏、无力、肌痛、发热、剧烈干咳和胸痛等,偶有咽喉部和耳部疼痛,并出现气促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在2~4天内缓慢加重。同时,支原体肺炎还可能引发小儿皮疹、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关键在于切断其传播途径和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是做到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或与他人接触后。二是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对于布满灰尘或长有霉菌的地方,需佩戴口罩进行清理。三是通过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以帮助预防部分肺炎的发生。
3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是由腺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或粪口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通常为3~8天,其在密闭、拥挤、温暖潮湿的环境和人群密集场所最容易传染。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肺炎,部分病毒型别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腺病毒还可引起如眼结膜炎、膀胱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疾病,通常4岁以下的儿童还出现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能引起多种疾病,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对于腺病毒感染预防,一是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接触公共物品之后,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之前要洗手。二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三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
4甲流
甲流(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变异性。甲流的症状通常包括突发的高热,体温可达39℃~40℃,并伴有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不适情况。
甲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但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并控制病情发展。对于预防甲流,一是接种甲流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手段,接种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提高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二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鼻、眼等部位,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三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拥挤的环境中,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四是避免与甲流感染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封闭、拥挤的环境中,必要时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总体来讲,对于夏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一是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二是应该切实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身体素质,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每天开窗通风。三是应该及时对相关疫苗进行接种,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四是在出现身体不适,怀疑为传染病时,应该做好隔离措施,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