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是决定生命安全的重要技能,在紧急的情况下利用掌握的急救知识能够为需要的人提供必要的救护措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什么是急救?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呢?
1. 院前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急救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旨在通过简单但有效的技术和操作来支持生命,在等待医疗专业人员的到来之前提供临时帮助。急救包括面对意外事故、突发疾病、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急救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许多意外事件和突发疾病都可能导致人们生命受到威胁,正确的急救措施能提供紧急援助,提高幸存率和生活质量。急救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减轻伤势并防止进一步恶化。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减少疼痛和受伤程度,有助于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掌握基本急救知识的人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障社区的安全。如果每个人都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有能力提供紧急援助,社区的整体安全将得到极大提升。
2. 常见的院前急救技能
2.1心肺复苏(CPR)的理论和实践
碰到有人突然倒地,并出现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的状况,需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常规心肺复苏的三个基本步骤:①查看呼吸状态:通过拍肩部、对耳叫喊,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②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与胸廓连线的交点,按压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③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子,尽量用嘴包住患者的口,将气通过口腔吹进患者的肺部。
一般30次胸外按压后,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以此为一个循环,通常需在2分钟内进行5个循环。进行5次循环后,再次判断患者的意识、呼吸是否恢复。若仍未恢复,还需继续心肺复苏。在进行心肺复苏前,首先需保证自身处于安全的环境;且还需及时拨打120,寻求更多的救援,通过专业救援团队的抢救,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
2.2创伤急救
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抬高伤肢、使用止血带等,以控制出血。学会使用三角巾、绷带等进行伤口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对于骨折患者,需要进行正确的固定,避免骨折端移位造成二次伤害。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如平托法、滚动法等,以确保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安全。
小面积烧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或浸泡15-30分钟,衣服粘连不可撕拉,可剪去伤口周围的衣服,无菌纱布覆盖伤处,用湿纱布轻轻外敷,如果有水泡,不可弄破。
2.3海姆立克法
当有人误吞异物导致气道梗阻窒息时,可采用腹部冲击法排出异物。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在操作时需根据患者情况及状态,选择不同体位的海姆立克急救法,避免在操作过程中造成患者二次创伤。若患者已经发生昏迷,或患者是较肥胖、不能站立的,可以使患者平卧。施救者骑跨于患者身上,将左手掌根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差不多在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处,两手交叉向上、向内快速按压,也可起到海姆立克氏急救法抢救的效果。对于1岁以内婴儿,成人需曲膝跪坐地上。抱起孩子,将其脸面朝下,小朋友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以单手用力拍击孩子两肩胛骨之间5次,再将孩子翻正,在其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复上述动作,以压力帮助孩子咳出堵塞气管的异物,一直做到东西吐出来为止。
2.4中暑和中暑急救
首先应脱掉中暑患者多余衣服,并将他们转移到凉爽的环境中。随后可将冰袋或凉爽的湿毛巾放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上。有条件情况下,可将患者放入冷水浴缸或冷水淋浴中。患者可在医生建议下,选用十滴水、清凉防暑颗粒、清凉油等药物进行口服及局部治疗。上述药物可缓解中暑所致消暑散热、醒脑提神、辟瘟止呕等不良症状反应。如果患者失去知觉,并且身体没有循环迹象,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循环功能,提升患者生存率及预后效果。
结语:
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通过学习急救知识能够及时挽救生命,保障生命安全、社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