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科工作的小伙伴们都清楚,急诊科每天需要面临各种复杂和突发的情况,因而急诊科的护士每天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比较大,可能会增加一些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其中,急诊静脉输液几乎是急诊科医护人员每天都需要面对的工作内容。然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对急诊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注意事项可能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就带您一起了解您应该知道的一些关于急诊静脉输液的一些事儿。
一、静脉输液时请不要自行随意调整滴速
静脉输液过程中,病人或病人家属不要认为输液快几滴慢几滴无所谓,或因躺着着急,而任意调快滴速,这样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最适宜的滴速是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的,因此千万不要随便加快或减慢滴速,以防意外发生。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输液速度为每分钟40-60滴;儿童的输液速度为每分钟20-40滴;老年人的输液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40滴。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其输液的速度应减慢,一般为每分钟30-40滴。输液速度如果过快,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心脑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在2-4ml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以下。而且不同的药物,滴入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所以,不要擅自调速,如果需要,可以咨询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门急诊输液区的专业医护人员。
二、静脉输液时空气进入不必惊慌
现在医院多使用莫菲氏管输液。莫菲氏管通过潴留一定量的液体形成液平面防止空气进入管路从而大大地避免了空气进入血液的发生率。一般认为,≤0.02ml/kg的空气进入体内,都不会有任何感觉。超过2ml/kg的空气进入体内,就有猝死风险。以一个成年女性50kg来计算,至少也需要100ml的空气,且必须在1分钟之内打完才会致命。所以,正常少量的空气都会被肺吸收,完全不必惊慌。
三、静脉输液时少量回血是正常的现象
静脉输液就算药液用光也不会让空气注射进去,因为人有血压,手背的静脉可能更低一些,但仍然足以阻止空气倒流进血管。所以药液落下去到一定高度就不再继续流动了。
同时,因为人的血压有波动,再加上一些动作造成的位置变化,会产生一个压强差,因此会造成一部分回血。然而回血高度很有限,虽然在透明的塑胶管中一段通红看起来比较吓人,但是实际上这样的血量并不影响健康。
四、扎针的地方鼓起来是什么情况?
输液过程中,难免有下床活动上厕所等情况,回来躺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扎针的地方鼓起来了,并且随着液体的继续输入,鼓起来的地方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要立即把输液阀门关闭,并打铃叫护士重新打针。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活动过程中,针尖的位置发生变化,扎到血管外面,液体输入到软组织所致。发生这种情况除了重新打针外,还可以用土豆切片附在肿起部位,土豆片有吸水消肿作用。
五、液体中有固体杂质时需要立即关闭输液
一般来说,输液瓶到输液皮条中都不应该有任何固体等有形成分,如果出现杂质应立即停止输液,这些杂质有可能是盐水瓶中的药物配伍有问题,药物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也有可能是生产过程中,液体提纯不到位所致,这种情况分发生率比较小,但后果比较严重,所以要当心。
六、部分药物静脉输液时需避光处理
某些注射用药物对光不稳定,会发生光解反应、变色、分解、氧化等,影响使用效果。输液时需要使用避光输液器或避光罩等避光处理。如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伊曲康唑输液等。
同时注意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日光或紫外光暴露后的光敏感性或光毒性反应,出现晒伤、红斑、水泡等。因此,用药期间应当遵循医护人员的嘱咐避免过度暴露于强光下。
七、拔针后请多按压片刻
将棉签放在与血管走向一致的位置上竖着按压5-10分钟,有时因为习惯病人自行调整按压方向导致血管穿刺点在深部组织隐性出血,形成血肿,局部皮肤青紫,且血管壁穿刺损伤后会引起出血,故须多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