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中暑危机,急诊护理带你逃离“火焰山”

时间 :2024-07-15 作者 :张慧敏 来源: 聊城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炎炎夏日,高温如无形的火焰,将大地烤炙得如同“火焰山”。中暑,这一高温下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它不分年龄、性别,也不问你来自何方,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其无情的魔爪。然而,知识是力量的源泉,了解中暑的真相,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急救方法,我们就能有效地逃离这座“火焰山”。

一、认识中暑: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1.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的一系列热损伤性疾病。它并非简单的“热得受不了”,而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症。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2.中暑的成因

中暑的发生与三个主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当环境温度超过35℃,湿度高于73%,且缺乏有效通风时,中暑的风险显著增加。人体通过出汗来散热,但在高湿环境下,汗液蒸发变慢,散热效率下降,导致体内热量蓄积。此外,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穿着不透气衣物、饮水不足等也是中暑的常见诱因。

3.中暑的症状

  •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但不超过38℃

  • 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加重,体温升高至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虚脱表现。

  •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体温可超过40℃)、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可伴有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二、现场急救:关键时刻的自救与互救

1.立即转移至阴凉处

一旦发现有人中暑,首要任务是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解开患者衣物,帮助散热,如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应及时更换。

2.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中暑会导致大量出汗,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钠)严重丢失。因此,应立即给患者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以免加重脱水。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不可强行灌水,以防窒息。

3.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加速散热。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冰冷的物品,以免引起寒战。同时,可用扇子或电风扇吹风,但应避免直吹,以防感冒。

4.紧急送医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特别是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救治。搬运过程中,应使用担架,保持患者平卧位,头部可垫高,持续进行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预防中暑:远离“火焰山”的日常策略

1.关注天气预报与高温预警

易感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应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和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曝晒。

2.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无论是否感到口渴,都应定时补充水分,尤其是运动或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或淡盐水,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3.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

在高温天气下,应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减少热量的吸收和阻碍汗液的蒸发。避免穿着紧身或深色衣物,以免增加中暑风险。

4.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太阳镜,使用遮阳伞或涂抹防晒霜等。同时,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6.特殊人群的特别关注

对于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在高温天气下,应减少他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并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中暑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就医。

总之,中暑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极易发生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急救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火焰山”的威胁,享受健康、安全的夏日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