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小蜱虫,大威胁,科学防蜱很重要!

时间 :2024-07-15 作者 :刘馨霞 来源:烟台市北海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一、引言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蜱虫进入了一年中最为活跃的时期。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物,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威胁。它们不仅吸食血液、造成皮肤感染,还是多种细菌和病毒的传染媒介。蜱虫,一种体积微小但危害极大的生物,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和生态习性使它们成为了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重要威胁。因此,了解蜱虫、预防蜱虫叮咬,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蜱虫的基本特性、主要危害以及科学防蜱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蜱虫的基本特性

蜱虫,俗称壁虱、狗豆子、草爬子等,属于寄螨目蜱总科的暂时性寄生虫。全世界约有800种蜱虫,中国约有110种。蜱虫的体形很小,一般在2-10毫米之间,虫体从背部看分为颚体和躯体两个部分。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躯体呈袋状,多褐色,覆盖有盾板。蜱虫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它们的一生都吸血,宿主包括各种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还有部分种类喜爱侵袭人体。蜱虫主要生活在林区、山区和丘陵等草木茂盛的地方,牛、羊、犬、老鼠、野兔等动物身上经常可见蜱附着。蜱虫能贮存和传播许多人、畜的病原体,因此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三、蜱虫的主要危害

直接危害:蜱虫的主要危害之一是它们会直接叮咬宿主,包括人类和动物。这种叮咬行为不仅会引起皮肤不适,如瘙痒、红肿等,还可能导致皮肤感染。某些蜱虫的唾液中含有神经毒素,这些毒素在被叮咬后注入宿主体内,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或麻痹症状,称为“蜱瘫痪”。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毒素作用于与呼吸有关的神经并长时间抑制呼吸,甚至可能导致宿主窒息而死。如果作用于与呼吸有关的神经上较长时间,使呼吸受到抑制,人会窒息而死。

间接危害:蜱虫能传播多种疾病,如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粒细胞无形体病、蜱传出血热等。这些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部分重症病例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四、科学防蜱措施

了解蜱虫习性:了解蜱虫的栖息环境和活动时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蜱虫叮咬。蜱虫多生活在草木茂盛的地方,尤其在夏季和秋季更为活跃。因此,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这些区域。

做好个人防护:在野外活动时,应穿着长袖长裤,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以防蜱虫叮咬。同时,建议穿着浅色衣物,因为浅色衣物更容易发现蜱虫。此外,佩戴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也能有效减少蜱虫叮咬的风险。蜱虫多孳生于植被繁茂或杂草落叶丛生的野生环境。根据监测数据,北京地区每年5-6月和9-10月是蜱虫在野外密度高峰期。人群应避免在蜱虫高发时间段进入这些蜱虫高发区域,以减少被叮咬的机率。如确需进入蜱虫高发场所,应做好人员着装防蜱工作。主要要做到“1个衣领口,2个袖口和2个裤管口”这5处开口应紧闭,防止蜱虫乘虚而入。

使用驱虫剂:在野外活动时,可以使用含有柠檬桉或避蚊胺成分的驱虫剂涂抹裸露皮肤,以驱赶蜱虫。同时,用氯菊酯、驱虫剂等浸泡或喷洒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也能有效防止蜱虫叮咬。

检查身体:离开蜱虫栖息环境时,要仔细检查衣物、身上和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如发现被蜱虫叮咬,应及时、正确摘除蜱虫,并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同时,要观察叮咬部位及整个身体状况数周,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宣传教育:加强蜱虫危害和防蜱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蜱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防蜱知识和技巧,减少蜱虫叮咬事件的发生。

五、治疗,

当发现皮肤上有蜱虫叮咬时,人们往往会考虑如何快速且安全地将其拔出。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使用酒精可以麻醉蜱虫,从而使其更容易被拔出,但这种方法并非总是最佳选择,尤其是当咬伤较深时。使用酒精来麻醉蜱虫看似是一个简便的方法。酒精确实具有麻醉作用,可以暂时让蜱虫放松对皮肤的附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蜱虫已经完全脱离了皮肤。如果操作不当,例如用力过猛或角度不对,可能会导致蜱虫的头部或口器残留在皮肤内,进而增加感染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当咬伤较深时,意味着蜱虫可能已经在皮肤内停留了较长时间,并且已经释放了一定量的毒素。此时,自行拔除蜱虫可能会使毒素进一步扩散到周围组织,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此外,如果咬伤部位位于敏感或难以触及的区域,如头皮、腋窝或腹股沟等,自行操作可能会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因此,当遇到蜱虫咬伤较深的情况时,最好的做法是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咬伤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可能包括使用专门的工具来拔除蜱虫、清洗伤口、消毒、注射疫苗或服用抗生素等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促进伤口的愈合。虽然酒精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麻醉蜱虫,但在处理咬伤较深的情况时,最好还是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样可以确保伤口得到妥善处理,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六、结论

小蜱虫,大威胁。蜱虫虽小,但其所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小觑。了解蜱虫的基本特性、主要危害以及科学防蜱措施,对于我们保护自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提高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有效减少蜱虫叮咬事件的发生,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蜱虫的认识。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