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科普一下尿毒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时间 :2024-07-15 作者 :莫美宜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尿毒症就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的发展,最后导致肾脏功能出现严重的衰竭,可能有各种代谢产物潴留,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还表现有全身各系统症状的发生,通常血肌酐≥707μmol/L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造成尿毒症发生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糖尿病和慢性肾炎。尿毒症的胃肠道症状出现最早,带有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口中有氨味,齿龈也常发炎,口腔粘膜溃烂出血等,神经系统可有失眠、烦躁、四肢麻木灼痛,晚期可能出现嗜睡甚至抽搐、昏迷,此外心血管系统可出现高血压以及由心包炎及心力衰竭引起的心前区疼痛、心悸、气急、浮肿、不能平卧等,血液系统可出现贫血及粘膜出血现象,呼吸系统可有肺炎及胸膜炎引起的咳嗽、胸痛。受尿毒症的影响,不少患者都会出现较为剧烈的不适感或者疼痛感,这种不适感和疼痛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其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甚至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

在临床治疗中,针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以血液透析为主。通过血液透析,能够减轻患者肾脏的负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保护残存的肾功能。但是,血液透析治疗并不是无痛的,在维持血液透析的治疗过程中,尿毒症患者要承受来自精神、躯体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加剧了患者情绪的负面程度,导致其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严重性负面情绪,不但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信心,还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致使患者出现一些不配合、自暴自弃等行为,进一步降低其生存质量。

因此,在尿毒症患者的常用护理中,尤其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更应该做好其心理护理,缓解其负面心理状态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让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改善自身的生存质量。

那么,尿毒症患者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在治疗期间,尿毒症患者最常出现的负面心理就是否认心理、矛盾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孤独心理以及敌对心理。

否认心理:否认心理产生于疾病确诊初期阶段,就是患者不承认自己患了致命性疾病,企图逃避。

矛盾心理:透析治疗的患者总是面临健康与疾病的矛盾、生存与死亡的矛盾,如果不透析,对患者就意味着死亡,有透析机器的支持,就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焦虑、抑郁心理:焦虑、抑郁被认为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和独立致死因素,影响透析患者的免疫、营养和遵医行为,尤其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孤独心理:透析室特殊的治疗环境,没亲人陪护,加之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正常的参加社交活动,害怕受到冷落、鄙视,可使病人感到孤独压抑,多想和寡言,对任何事情都异常敏感、紧张、多疑。

敌对情绪:透析治疗所实行的各种制度,如严格限制饮水量,可造成病人不满,且过度违拗可破坏治疗计划,导致严重后果,少数患者对治疗方案和周围人抱怀疑态度,基至敌对情绪。

针对尿毒症患者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而言,在日常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家属们一定要做好对尿毒症患者的心理安抚,以及情绪疏导。具体心理护理方式如下:1、家属要动员患者的朋友或亲属等,多关心患者,多鼓励患者。家属要帮助患者处理好与朋友、亲属等多方面的关系,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如实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家属要多与患者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支持,嘱咐其他亲友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并提醒其按疗程治疗;家属要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多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渡过重重难关。2、医护人员方面,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就医治疗环境和人文环境。患者有很多时间是与医务人员一起度过,至始至终,医务人员应态度和蔼,耐心、认真、关心、有同理心。不讲会引起患者误解,产生不良情绪的内容,不消积、不悲观、不放弃,禁止在患者面前交头接耳说暗示性的语言。使患者意识到医务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随时了解患者心理,及时辅导,给予支持关心和帮助,使患者感受到力量和关爱,摆脱心理问题,配合治疗。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