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我们口腔内牙齿缺失的第一杀手,那什么是牙周炎呢?
它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感染性疾病,结果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破坏,形成牙周袋和炎症、进行性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这种本科教材的官方说法可能晦涩难懂,当我用浅显的比方告诉给患者朋友们时,它就变成了:土壤里常年有细菌,导致“盐碱化”“水土流失”,大树的固位力会逐渐丧失,直至摇摇欲坠,被迫连根拔起。
牙周炎的病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不可以从根源上抑制,而达到理想目标,80岁时至少保留20颗健康的天然牙?
牙周炎是一种破坏性的疾病,局部致病因素以牙菌斑为主,也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最主要的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遗传、系统性疾病、吸烟、精神压力等。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临床意义是只有刷牙、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等依靠机械摩擦作用的口腔卫生措施才能有效清除菌斑。清水漱口起不到清除菌斑的作用,只能去除松散的食物残屑。所以说,有效的刷牙是我们清除牙菌斑的最重要手段。
当然,牙周病其他局部刺激因素还有很多如:
(一)牙石。指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已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而成。根据沉积的部位,以龈缘为界,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此二者的清除是我们常规牙周基础治疗的最主要目的。
(二)牙面着色。着色本身对牙龈刺激不大,主要影响美观,但由于色素往往沉积在菌斑牙石上,故它可作为口腔卫生情况的指标,大而厚的色斑沉积物能提供菌斑积聚和刺激牙龈的粗糙表面,加剧菌斑的危害。
(三)解剖因素。如牙根分叉,根面凹槽,釉突和釉珠等,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清洁难度,也为细菌的隐匿提供了庇护所。
(四)还有不良修复体和不良正畸治疗以及食物嵌塞等。
牙周炎的表现都有哪些?
健康的牙龈应该成粉红色,边缘薄且紧贴牙面,质地坚韧,探诊不出血。牙周炎的主要症状是牙龈红肿、质地松软、探诊出血、牙周袋溢脓和牙齿松动。早期可能会出现牙龈红肿;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牙齿松动、牙缝变大,牙龈退缩直至最后牙齿丧失。患者可伴随出现牙周脓肿、根面龋、口臭等症状。
牙周炎患者往往伴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应根据全身情况制定和实施牙周治疗。此处重点提及伴糖尿病的牙周炎。糖尿病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和严重程度(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牙周炎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能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效的牙周治疗利于血糖的控制。
如何维持牙周基础治疗,并维护好?
这是我们基层医生应该熟知的。在常规检查中,在其他治疗操作下,首先要对患者的口腔有统筹、有规划,对口腔卫生环境有综合的考量。消除菌斑、牙石以及其他局部刺激面的菌斑,保持相对清洁,牙龈炎症消退--是最根本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于已获牙周炎者,更应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和恰当、彻底的综合治疗。积极治疗结束后,应立即进入维护阶段,需定期复查和进行必要的补充治疗。
牙周治疗的第一步,通过口腔卫生指导(并将其贯穿整个牙周治疗阶段),健康行为管理(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和促进牙周炎患者改善健康行为以提升口腔卫生健康状况)和去除菌斑牙石及其滞留因素(将专业机械去除龈上菌斑和控制菌斑滞留因素及风险因素作为治疗的第一步)等措施还有包括建议患者朋友们戒烟和控制糖尿病。
牙周治疗的第二步,旨在减少或清除龈下菌斑和牙石。包括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现代牙周刮治的目标:1破坏和清除龈下菌斑生物膜;2清除菌斑滞留因素,如牙石;3保存牙体组织;4创建一个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根面;5消除炎症、物理或化学手段的应用、龈下局部或全身抗菌药物应用等措施。
牙周治疗的第三步是针对前序治疗效果不佳的位点,采取的反复龈下刮治、牙周翻瓣治疗、牙周切除手术和牙周再生手术等。
只有通过以上序列治疗达到治疗终点,牙周炎即可成为伴退缩牙龈的健康牙周组织或伴牙龈炎症的稳定牙周炎,之后对应所有惠者进行终身牙周支持治疗,以实现对牙周稳定的长期保持。
我们患者朋友能做的有哪些?
首先是寻求能持之以恒为我们牙周服务的医生,并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进行每日的常规清洁,以适合自己的牙刷加“巴斯刷牙法”为主,每日至少两次清洁,每次不少于5分钟,配合使用牙线、间隙刷等,珍惜真爱每一颗牙,让牙齿如钻石般闪耀。还需进行定时的牙周复查,医生通过检查在患牙牙周炎静止期内可以进行常规清洁,患牙进展期内采取必要措施,以使得我们的牙齿更长久的陪伴我们。还有一点,尽量远离烟、酒、槟榔等对口腔对牙齿有伤害的刺激物,还给我们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为牙齿更有未来。
以上,是我们对牙周炎浅显的认知,希望通过持续的投入,使我们对这种疾病的认知更全面,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