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夏季莫贪凉,细菌性痢疾需谨防!

时间 :2024-07-04 作者 :孙迪 来源: 诸城市桃林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夏天来了,酷暑难耐,小龙虾、小凉菜、冰啤酒、冰西瓜等成为餐桌常客,各种肠道致病菌也纷纷活跃起来。很多人贪吃生冷不洁的食物或在外不洗手就饮食,随后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样便等症状。警惕,这可能是得了细菌性痢疾!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细菌性痢疾吧。

一、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是感染性腹泻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全球范围内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欠发达以及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性腹泻致死的主要病种,发展中国家的罹患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菌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散在性发病,夏秋季节高发,人群普遍易感,一般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高发。

二、感染之后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一般1-3天。

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即腹部坠胀,排便欲望强烈,但无法排尽),每天排便10-20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儿童、老年人及营养不良者较易出现重症和死亡。人发病后免疫力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三、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中非典型患者及带菌者因症状轻和无症状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更大,而慢性患者排菌时间长,为重要传染源。

四、志贺氏菌是怎样传播的?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痢疾杆菌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通过被污染的手、食物、水等,经口进入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地震、洪水等因素可致水源污染,而引起暴发流行。

在我国多发于7-10月,集中于夏秋两季,引起污染的食物主要是凉拌菜,往往出现问题时,都可以发现现场环境卫生恶劣、食品原料被污染、个人卫生情况差等情况。

五、怎样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主要是做好三项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管理传染源

及时发现患者和带菌者,尤其是餐饮业人群,并进行有效隔离和彻底治疗,直至大便培养阴性。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健康教育,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养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就餐时需要多加注意饮食卫生情况,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尤其是凉拌菜、剩饭剩菜、含腐烂不洁的水果等,家用案板生熟分开,熟食分开放置,少点外卖。注意做好环境卫生,尤其要注意消灭苍蝇。

3、保护易感人群

积极运动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和饮食规律,增强自身免疫力。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能让我们远离腹泻等疾病。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清洁,及时消灭苍蝇等昆虫。

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志贺菌生存能力较强,但对紫外线、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患者的食具可以煮沸15分钟消毒,其粪便用1%漂白粉液浸泡30分钟后再倒入下水道。患儿应避免与其他儿童直接接触,玩具应定期清洁消毒。

六、得了细菌性痢疾怎么办?

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保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高热以物理降温措施为主,可使用冰袋、湿毛巾等,必要时适当使用药物治疗,恢复期口服肠黏膜保护剂与微生态调节剂,可加速控制腹泻。但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液体疗法。对轻症患者,必须口服足够液体以预防脱水。有脱水者,采用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

4、中毒型病势凶险,应尽早抗感染、抗休克及应用血管活性药、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和脏器支持治疗。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