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骨折患者的疼痛管理与康复指导

时间 :2024-07-03 作者 :刘萍 来源: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骨折,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上的压力。面对骨折,如何有效管理疼痛、促进康复,是每位患者和家属都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疼痛管理和康复指导两个方面,为骨折患者提供一份全面的科普指南。

、骨折疼痛的管理

(一)疼痛的来源与评估

骨折后,由于骨折端移位、周围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等原因,患者往往会感到明显的疼痛。这种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评估和管理疼痛至关重要。疼痛评估通常采用数字评分法(NRS)或面部表情评分法(FPS-R),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评分,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二)疼痛管理措施

1.固定与制动

骨折后,首要任务是固定骨折端,防止移位和进一步损伤。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医生会选择石膏、夹板、支具等外固定方式,或进行手术内固定。固定后,患者需要保持患肢制动,避免过度活动引起疼痛加剧。

2.抬高患肢

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抬高患肢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使用枕头、被子等物品将患肢垫高,保持与心脏水平或稍高于心脏水平。

3.药物治疗

在疼痛管理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中枢性镇痛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依赖。

4.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按摩等可以辅助缓解骨折疼痛。在受伤初期,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而在恢复期,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但需注意,物理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引起二次损伤。

5.心理疏导

骨折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起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心理疏导在疼痛管理中同样重要。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骨折康复指导

(一)康复目标

骨折康复的目标是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力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过程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二)康复阶段与措施

1.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

在骨折早期,患者需要保持患肢制动和固定,避免过度活动引起疼痛加剧。此时可进行适当的等长收缩训练,如握拳、抬腿等,以促进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关节的适当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

2.中期康复(骨折后3-8周)

随着骨折端的逐渐愈合和稳定,患者可进行小范围的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被动或主动的方式进行,如屈伸、旋转等动作;肌力训练则可以通过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方式进行,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3.后期康复(骨折后8周以后)

在骨折后期,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功能训练包括行走、上下楼梯、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则包括使用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进行日常活动。通过这些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三)康复注意事项

1.遵循医嘱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等。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2.合理饮食

骨折后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的饮食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等不良习惯。

3.适度锻炼

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适度适量,避免过度锻炼引起二次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持关节的适当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平衡发展。

4.心理调适

骨折康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

骨折患者的疼痛管理与康复指导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和科学的康复指导,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希望本文能为骨折患者提供一份实用的科普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骨折带来的挑战。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