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忠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慢性疾病类型,该疾病的发生会严重损害忠者的心脏功能,故做好该疾病的对症干预治疗十分必要。在临床上,介入治疗是比较常用的冠心病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促进患者阻塞的病变冠状动脉的疏通。但是,介入治疗后冠心病患者有可能发生皮下血肿、尿潴留和短状动脉急性闭塞等并发症,故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护理于预十分必要。
一、生命体征观察:
心脏方面的关注,手术以后的病人都要放到CCU进行心电监护24小时,密切的观察他心电有没有变化,有没有缺血变化、有没有心律失常等这,所以术后的病人常规尽可能都要放到CCU进行心电监护。
二、手术后的穿刺部位的护理:
对于穿刺部位,要经常观察,如压迫力、手部血液供应、手部温度、肿胀等。如果穿刺是通过股动脉,则应密切观察该区域的供应以及下肢足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液供应。因此,对于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在护理方面也需要密切观察。
三、观察压迫点:
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需要在术后放置压缩器,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压迫点是否出血。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压迫器一般可以在24小时内拆下。
四、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一般比较脆弱,特别是在手术后,极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所以冠心病的术后护理关键是患者的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一旦产生消极情绪,家属就要及时的给予积极正确的疏导,避免消极情绪影响患者的恢复。
五、注意休息: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主要包括将支架插入动脉以打开阻塞区域。介入治疗后患者必须卧床休息24小时,24小时后,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以避免不利于手术部位恢复的过早活动,并防止局部穿刺部位出血。
六、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避免牛奶、豆浆等易胀气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补液,鼓励患者多喝水。术后4-6小时尿量应达到1000-2000毫升,对清除造影剂、保护肾功能、补充血容量有双重作用。
七、肢体护理:
通过桡动脉穿刺,被穿刺的肢体应轻微抬高,不得下垂。术后1小时,应每15分钟观察一次肢体颜色、手指温度和手指腹部张力,术后2小时内不要进行屈腕,固定腕关节4-6小时,并引导患者移动手指。术后8小时取下压迫器,促进静脉回流,24小时内观察桡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和颜色变化。禁止在1-3天内在手术肢体上测量血压和静脉输液,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刺股动脉并取下动脉鞘后,按压穿刺部位30分钟,即可完全止血。使用弹性绷带对伤口进行压缩和包裹,用沙袋压缩6-8小时,并在手术侧固定肢体24小时。仔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有出血、皮下血肿或充血。评估足背动脉的搏动,以防止过度压迫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八、用药护理:
术后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意观察任何出血倾向,如伤口出血、牙龈出血、鼻腔出血、血尿、便血、呕吐等。指导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8-10个月,以巩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九、并发症护理:
1、腰痛和腹胀通常是由于手术后平躺,并将手术肢体保持在笔直和不动的位置引起的。适当移动另一只肢体,并告知患者在醒来和锻炼后,腰痛和腹胀会自然消失。在严重的情况下,协助热敷并适当按摩下背部,以缓解症状。
2、低血压:通常是由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由拔鞘过程中对伤口的局部压力引起的。如果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应平躺或双脚高位,将头转向一侧,避免呕吐引起窒息,协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3、心肌梗死:注意观察患者术后是否有胸闷、疼痛等心肌梗死复发症状。
4、穿刺处血管损伤: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能会导致穿刺处血管损伤,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