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属于一种蛋白质激素类药物,对于维持血糖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降低高血糖患者的机体血糖水平情况。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如何正确使用呢?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胰岛素的作用
1、促进糖类代谢
人们通过使用胰岛素,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活性,进而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和肝脏等组织的细胞内,基于此,葡萄糖会被这些细胞利用或储存。而这一过程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促使人体的血糖指标获得调整。
2、糖原的合成与储存
在人的肌肉以及肝脏中,通过使用胰岛素,能够有效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这属于一种能量储存形式。不仅如此,在肝脏中,胰岛素还能够抑制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并释放入血,这对于血糖稳定的维持具有巨大帮助。
3、脂肪代谢
胰岛素能够有效促进脂肪酸的合成,同时还能增加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如此,能够有效促进脂肪的合成和储存。另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分解,使得游离脂肪酸释放入血有效减少。
4、蛋白质合成
当使用胰岛素后,它会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并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这有助于促进肌肉和其他组织中的蛋白质合成,同时,对于维持和增长肌肉质量也至关重要。
5、降低血糖
胰岛素属于机体内唯一能直接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胰岛素通过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促进糖原合成以及抑制糖异生等,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浓度。
6、调节全身代谢
胰岛素能够有效激活其受体,进而触发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这能影响基因表达,调节脂肪、蛋白质及整体的能量代谢平衡。
二、胰岛素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1、疼痛感加剧
很多朋友在注射胰岛素会感到剧烈的疼痛感,这并不是不良反应造成的。对于注射部位的选择,是影响疼痛感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腹部痛感较轻。造成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针头触及了皮下神经、注射速度过快、重复使用钝针或注射时精神紧张。所以,建议变换注射部位,确保每次使用新针头,并采用适当的速度注射。
2、皮下瘀血
很多朋友在注射胰岛素后有淤血出现,对于这种情况朋友们也不要惊慌,对于轻微的皮下瘀血,通常是毛细血管受损造成的,不必特别处理。但应避免在瘀血区域再次注射,直至完全消退。
3、皮肤感染
一些朋友在注射胰岛素以后会出现皮肤感染问题,为了更好地规避这一问题,在注射胰岛素前进行皮肤清洁并正确消毒,每次注射都要使用新的针头,并遵循正确的注射技巧。当出现红肿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4、胰岛素药液外溢
在注射促胰岛素后,会存在药液从针眼流出来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注射技术不当,比如,未正确捏起皮肤或未等待足够时间便拔针,这个时间通常在30—60秒。而通过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捏起皮肤的方法可以减少药液外溢。
5、注射部位选择
很多朋友会疑惑,都有哪些部位适合注射胰岛素。一般情况下,胰岛素可注射于腹部、大腿外侧、臀部或前臂外侧。所以最好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脂肪增生和减少疼痛。
6、胰岛素存储
很多朋友随意地储存胰岛素,这可能导致胰岛素质量下降等问题。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存放在冰箱的2-8℃环境中。而对于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保存,不超过25℃。但是如果室温过高,就需放回冰箱。在使用前要确保胰岛素达到室温。
7、剂量调整
确定和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是一个令广大朋友头痛的问题,对于胰岛素剂量的使用及调整,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和个人情况来设定。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医嘱适时调整剂量。
8、低血糖风险
很多使用胰岛素的朋友会担心低血糖问题,其实只要了解低血糖的症状,按时进餐,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外出时携带含糖食品,按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并定期复诊,是不用担心低血糖问题的。
9、胰岛素类型的选择
对于选用何种类型的胰岛素这一问题而言,要严格按照医嘱指示使用相应类型的胰岛素,并注意是否需要餐前或餐后注射。
在当下的医疗实践中,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类糖尿病,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使用胰岛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来进行,如有问题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