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

时间 :2024-06-21 作者 :邓俏 来源: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理疗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由MixterBarr1934年首次报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本病是腰椎间盘因外伤或腰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所致的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或者马尾神经,而出现的以腰腿放射性疼痛、下肢及会阴区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严重时可引起下肢瘫痪,是一种可能致残的一种疾病。

二、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瑰宝。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通过以下几方面中医作用,可有效地缓解腰部及下肢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帮助改善或消除突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1、调和阴阳:《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针灸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

2、扶正祛邪:《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疾病的发生,是正气处于相对劣势,邪气处于相对优势而形成的。

3、疏通经络:人体的经络之络属“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针灸防治疾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取得“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疾病可防可治。

4、温经散寒:《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可见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腰痛。

5、扶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

6、消瘀散结《灵枢·刺节真邪》记载:“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

三、针灸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针灸治疗的取穴原则:穴位的选穴原则,首先是依据脏腑和病因辨证:寒湿证、瘀血证、肾虚证、湿热证等;其次是经络辨证:如足太阳、足少阳、足少阳、督脉经;最后是按病位病症。

2、穴位的选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选穴原则,选择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其中主穴以阿是穴、大肠俞、委中;配穴有寒湿腰痛加腰阳关;瘀血腰痛加膈俞;肾虚腰痛加肾俞。督脉腰痛加腰夹脊、后溪;膀胱经腰痛加志室、昆仑;腰骶部痛加次髎、腰俞;腰眼部痛明显加腰眼。

3、针灸操作:在选定穴位后,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并配合艾灸进行刺激,具体操作方式推荐为主穴均采用泻法;寒湿证加艾灸;瘀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配穴用补法,肾阳虚加灸法。

4、针刺感受:医生会针灸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酸、麻、胀、重等不同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得气”反应,说明针灸正在发挥作用。

5、针刺疗程: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慢性疾病,故在治疗时多按疗程进行治疗,通常每1个疗程常包含数次到十数次不等,疗程之间会需要适当的休息时间,一般需要几个疗程才能达到较为持久的临床疗效,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6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往往还会配合其他中医疗法,如正骨、针刀、拔罐、推拿等,以增强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作为一种非手术、非药物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患者在选择针灸治疗时,应充分了解其原理、效果和注意事项,并在正规医疗机构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腰部锻炼也是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措施。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