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指在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之间出生的新生儿。他们的出生体重大多小于2500克,身高小于45公分,身体各器官的构建和生理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成熟。因此,对于早产儿的护理需要特别注意。例如,他们常常体温不容易维持,需要加强保暖;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所以在对他们进行呼吸道和胃肠道护理时要特别小心;他们的消化功能不完善,所以在喂养时要尽量增加高热卡的奶粉,并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下面重点介绍早产儿的喂养及营养补充。
一 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家长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喂养早产儿。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早产儿喂养方法:
母乳喂养:对于胎龄大于34周、体重适中的早产儿,可以尝试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配方奶喂养: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早产儿,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特殊配方的早产儿奶粉进行喂养。这种奶粉的营养成分相对更全面,能够更好地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辅食添加:随着早产儿年龄的增长,单纯的母乳或配方奶已经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此时需要逐步添加辅食。初次添加辅食时,应选择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粉、蛋黄等。
二、喂养注意事项
正确的喂养方法只是成功喂养的一部分,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事项:
喂养量:早产儿的胃容量较小,每次喂养量不宜过多。应根据宝宝的体重、出生胎龄和生长情况合理安排喂养量,逐步增加。
喂奶姿势:正确的喂奶姿势有助于减少溢奶和窒息的风险。家长在喂奶时应将宝宝的头和身体紧密贴合,保持头高脚低位,喂奶后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
定期检查:定期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及营养状况。医生会根据宝宝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喂养方案。
保持卫生:在喂养过程中要保持食品和餐具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病菌。
三、早产儿营养补充是指为早产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对于生长和智力发展所需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早产儿营养补充有:
1. 乳类喂养 早产儿的乳类喂养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母乳是早产儿最好的食物,几乎含有了婴儿所需的所有的营养素,但对于那些母乳量不够的早产儿,可以增加配方奶粉喂养。此外,还可以使用母乳强化剂,这是一种强化了母乳中的营养元素,主要用于补充母乳不足的营养素,满足早产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2. 添加辅食 早产儿在矫正月龄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初始阶段首选强化铁的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矫正月龄7个月后可以提供肉、禽、鱼及蛋黄类辅食。为了保证主要营养素和高能量密度,同时继续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奶量。
3. 补充其他营养素的注意事项 在为早产儿补充营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母乳强化剂的使用:母乳强化剂是添加到母乳里面的,只能加到母乳里面,妈妈喝了不能增加母乳的营养。母乳强化剂不能加奶粉里面给宝宝喝,因为早产儿奶粉营养已经足够,加强化剂后的营养不但不能吸收,还会造成宝宝的身体负担。
3.2 维生素AD和铁的补充:铁剂不应与奶一起喂食,会影响吸收,建议至少在吃奶半小时后喂食。铁剂可以与维生素C或叶酸(如果医生建议补充)一同服用,促进吸收。 钙剂的补充:通常胎龄大于34周的早产儿都不需要直接补充钙剂。少数小胎龄早产儿在生长初期需要适当补充钙剂。怎么补/补到什么时候,需要根据喂养方式、生长情况而决定,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不要自己做主。
3.3 DHA的补充:DHA是在妈妈怀孕后期,宝宝通过胎盘吸收的,早产宝宝因为出生早,DHA相对不足。但是早产儿妈妈的乳汁中,DHA含量是高于足月儿妈妈的。早产儿奶粉中也有DHA成分。目前DHA要不要补,国际上并没有共识,欧洲的早产儿喂养指南建议补充到胎龄40周(预产期)。 总的来说,早产儿的喂养和营养补充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管理,任何营养素的补充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