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给药,是临床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有这样的认知,生病需要多喝水,于是在使用口服药物时,会喝大量的水送服,那么,饮水对药物会有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饮水会对药物的疗效产生较大的影响。服药喝水的目的是让药物顺利地进入胃部并被吸收,进而到达全身各个器官从而发挥药效。但在服药过程中,不同的药物理化性质不同,服药时对饮水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药物需要少喝水,有的药物需要多喝水,有的药物不能喝热水,有的药物不能喝茶水.....
一、服用时限制饮水的药物
1. 止咳药
例如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这些药物比较黏稠,可以黏附在咽喉部发挥作用,用药后应少喝水,保持咽喉部较高的药物浓度。
2. 治疗胃病的药物
(1)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果胶铋等,服药后在胃中形成保护膜,为了避免保护膜被水冲掉,所以服用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同理,需要直接嚼碎吞服的胃药,也不要多饮水。
(2)苦味健胃药,这些药物通过苦味刺激舌部味觉感受器及末梢神经,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而增加食欲,所以不要加水冲淡,不要多喝水。
3.预防心绞痛发作药物
例如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由舌下静脉吸收,应舌下含服不可咽下,所以不需饮水送服。
4.治疗尿崩症的药物
例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有抗利尿的作用,服药期间应限制饮水,否则可能会引起低钠血症或水潴留。
二、服用时宜多饮水的药物
1. 电解质类药物
例如口服补液盐(ORS),用于治疗轻中度的脱水,每袋加 500~1000ml 凉开水溶解后服下。
2.平喘药
服用茶碱类药物,例如茶碱或茶碱控释片、氨茶碱、二羟丙茶碱等,由于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而易致脱水,因此注意适量多喝白开水,防止出现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同时哮喘者往往伴有血容量较低,所以应补充液体。
3.双膦酸盐类药物
例如阿仑膦酸钠、帕屈膦酸钠、氯膦酸二钠在用于治疗高钙血症时,可致水、电解质紊乱,故应注意补充液体,使一日的尿量达2000ml以上。双膦酸盐对食管有刺激性,须用200ml以上的水送服,同时在服药后不宜立即平卧,保持上身直立30分钟。
4.利胆药和抗尿结石药
(1)利胆药
利胆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从而冲洗胆道,有助于排出胆道内的泥沙样结石和胆结石术后少量的残留结石。但是利胆药中苯丙醇、羟甲香豆素、去氢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服后可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和腹泻。因此,应尽量多喝水,以避免过度腹泻而致脱水。
(2)抗尿结石药
服用中成药排石冲剂、排石汤后,都宜多饮水,以冲洗尿道,并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减少尿盐沉淀的机会。
5.抗痛风药
在应用降尿酸药苯溴马隆丙磺舒、别嘌醇的过程中,应多饮水,并且每日保持尿量在2000m以上。除了多饮水,同时还应碱化尿液,使pH保持在6.0以上,以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于泌尿道沉积形成结石。
6. 部分抗菌药物
(1)磺胺类药
由于该类药物主要由肾排泄,在尿液中的浓度高,可形成结晶性沉淀,易发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现象,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和尿闭。因此在服用磺胺甲噁唑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后宜大量饮水,以冲走尿液中的结晶,也可加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促使结晶的溶解度提高,以减少析晶对尿道的损害。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例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对肾脏的毒性大,这是因为这些药物多数在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尿液中浓度高,浓度越高,对肾小管的损害越大,故宜多喝水以稀释并加快药物排泄。
(3)氟喹诺酮类药物
该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属于广谱的抗菌药物,可用于呼吸道、肠道、泌尿系统等组织的感染,该类药物的排泄途径也是由肾脏排泄,所以用药后需多饮水,防止药物造成肾损伤。
三、不宜用热水送服的药物
1. 减毒活疫苗和含活菌类药物
例如脊髓灰质炎糖丸等应用凉开水送服,因为水温较高会导致疫苗失活。同理,含活菌类药物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该药物遇热也会引起活性菌被破坏,因此不能用热水送服。
2. 助消化药
含消化酶的助消化药,在超过人体体温(40℃以上)消化酶即失效,因此不宜用热水送服。
3. 维生素类
例如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被破坏而失去疗效,因此也不能用热水送服。
四、不宜用茶水送服的药物
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咖啡因、儿茶酚、茶碱,以上物质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用白开水送服。
1.含有金属离子的药物
如钙(葡萄糖酸钙)、铁(硫酸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钴(维生素B)、铝(氢氧化铝、硫糖铝)等药物,鞣酸能与这些药物中的多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2. 消化酶
鞣酸能与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中的蛋白质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减弱助消化药效。
3. 镇静催眠药
茶叶中的咖啡因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这个作用与催眠药(佐匹克隆、地西泮)的作用相拮抗,所以会减弱镇静催眠药的作用。
综上所述,服药正确喝水的学问很大,在使用口服药物期间我们应采取科学的饮水方法,这样既能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而且还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