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外科留置胃主要是辅助患儿疾病康复,通常是把管子由鼻孔插入胃内,通过管道输送的方式把食物、药物或者胃液输入患儿胃内。而在这个过程中要非常注意护理安全问题。护理安全是指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不出现或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的情况。小儿外科留置胃管的护理安全隐患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儿自身因素等,因此,小儿外科留置胃管时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管理,以期来降低或避免小儿留置胃管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来提高小儿外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1.小儿外科留置胃管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首先,从患儿自身情况来看,小儿外科患者的先天性疾病比较多,年龄从出生后1h的新生儿到年满14周岁的青少年都包括在内,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护理需求,增加了小儿外科留置胃管的护理难度。有的患儿因为年龄过小,对留置胃管不能有所识别,加上留置胃管刺激鼻咽部导致患儿不适,或者患儿因饥饿难耐,加上孩子家长监督意识不强,都可能导致患儿自行拔管。其次,从护理流程来看,大多没有规范的护理流程或者护理流程不科学、不合理,而护理本身也不能够提供更优的护理流程。而在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足的情况下,护士个人的工作量就会无形之中增加,从而导致护理服务不到位,护理质量无法保障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或漠不关心感。特别是在夜晚和节假日期间,由于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和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不熟练等因素,护士对患儿行留置胃管时不能一次性插管成功,反复插管给患儿增加痛苦,也增加的留置胃管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此外,由于个别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在巡视病房时对病情观察不及时,没有发现患儿留置胃管已经出现胶布松脱、皮肤出现过敏或发红的情况,或者患儿激烈活动等情况的发生,而没有进行调整和制止,也形成了患儿留置胃管的安全性隐患。
2.小儿外科留置胃管护理注意事项
2.1对留置胃管妥善固定。患儿使用留置胃管应该使用白色橡皮胶带,贴于患儿鼻尖部位,并且胶带要每天进行更换。留置胃管的长度要根据患儿的情况来选择,如果一旦发现留置胃管有脱出的情况要立刻通知主管医生进行调整。避免留置胃管出现打折或扭曲的情况,保持留置胃管的通畅。在出现挪动患儿的时候,也要避免出现胃管脱出和打折扭曲的发生。
2.2对留置胃管要定时进行冲洗。留置胃管需要大约每隔4个小时就要进行冲洗一次,在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如果发现一旦不能顺利冲洗就要停止冲洗,而不能强行进行冲洗,以避免出现胃壁损伤的情况发生或者出现胃粘膜损伤出血的情况。
2.3注意观察胃液的状态。在患儿留置胃管期间,要注意观察胃液的状态,比如颜色、性质是否改变,如果发现胃液颜色鲜红,就要初步判断是胃内出血引发,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告知主管医生并做出相应的护理调整。如果出现胃液量增多的情况,也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以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的问题。患儿留置胃管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的情况一定要立即处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调整。
3.小儿外科留置胃管的护理措施
完善小儿外科留置胃管的护理制度,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实践学习和讨论交流,保障护理质量和服务效果,确保护理安全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在这个过程中护理长要根据工作时间段和护理工作量以及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来调配护理人员的配置,解决护理人员由于超负荷工作而带来的护理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以达到操作的精准熟练。在护理人员进行患儿留置胃管的操作时也要注意跟患儿家属的沟通,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导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尽量一次性成功插管减少患儿痛苦。置管前给患儿及家属讲解置管的目的及重要性;置管的简要过程及家长、患儿的配合要点;置管过程中的不适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置管成功后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通过对小儿外科患儿留置胃管的安全隐患因素的探讨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对策,既能减少留置胃管对患儿造成的损伤,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又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患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