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极大的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可导致多种临床并发症,其中约20%~80%的患者会出现肩痛。肩痛,作为极为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之一,其常见发病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去预防治疗呢?
1)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患者早期出现患肢肌张力、肌力降低,从而造成肩关节囊、韧带松弛;以及长期体位不当(如卧位上肢无支持,坐位、直立位不当牵拉上肢),护理康复治疗不当等均会导致该病发生。此时,脱位的肱骨头会过度牵拉肩关节囊及周围肩袖肌群的神经,损伤肩部软组织,从而引发疼痛。康复目标:矫正肩胛骨的位置,恢复肩部原有的锁定机制,保持肩关节无痛性全范围被动活动。预防及治疗:①对于严重肌肉无力、有发生该病风险患者,推荐使用电刺激联合传统运动疗法进行预防性治疗;②对于已发生者,建议使用牢固的支撑装置防止恶化,并进行持续肩关节位置保持训练等。
2)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患侧肩痛和手部疼痛、运动受限、手肿胀,肩和手的皮肤及肌肉的肿胀和萎缩,直至挛缩畸形,最终导致上肢功能受限。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和日常生活活动减少,腕关节可能处于强迫掌屈位,加之拮抗肌张力低下,使掌屈更加严重,导致患手静脉回流障碍,且手部水肿累及患侧上肢,导致患侧肩部软组织、关节囊缺血缺氧而引起肩部疼痛。康复目标:尽快减轻水肿,其次是疼痛和僵硬。预防及治疗:①避免患肢尤其是手的外伤、过度牵张及长时间垂悬;②避免在患手进行静脉输液等;③适度抬高患肢,被动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④对于手肿胀明显的患者可短期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⑤外用加压装置,如气压治疗等,以促进液体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等。
3)肩关节囊炎性粘连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肌肉无力或痉挛严重,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缺乏主动活动,使得静脉血和淋巴液淤滞,血液循环缓慢,发生组织水肿,内有浆液纤维性渗出物,也容易产生关节囊和肌间粘连,进而可以刺激周围末梢神经,产生肩痛。康复目标: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运动功能。预防及治疗:①正确被动活动和牵伸有助缓解肌痉挛和关节囊挛缩;②可行关节松动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强度;③功能性电刺激、透热疗法(如:微波、超短波)也能缓解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
4)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脑卒中患者卧床时间延长,可使得肩部负重减少,易发生骨折,导致肩痛发生。康复目标: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跌倒等意外发生。预防及治疗:①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尽早发现,尽早干预;②减少卧床时间,早期进行康复干预;③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加强宣教,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措施,预防跌倒、骨折;④可考虑应用药物改善骨质疏松等。
脑卒中后肩痛可延缓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进而影响预后;针对不同病因可采取相应预防治疗措施。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早期需做好良肢位摆放,发生肩痛后可进行口服或外涂镇痛药物、口服解痉药物和肌松药、口服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物理治疗(如:电刺激、激光治疗等)、运动疗法(如:肩胛带控制训练、神经松动术等)、肩关节稳定装置(如:矫形器、肩吊带等)、心理护理,以及中医针灸和中药熏蒸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干预。
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生率较高,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目前针对其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因患者个体差异,病因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在这里还想告诫患者朋友们,一定要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不可盲目选择,以致贻误病情,造成不可逆再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