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痨病”。该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是对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有极大威胁的疾病,在全球死因排序中占据前列。一般免疫力低下、老年人、慢性病群体等属于高发群体。患者的病程长,存在不适症状,必须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那么结核病患者应该如何补充营养、如何护理呢?
1结核病患者如何补充营养?
结核病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病理状态,其日常能量消耗大,科学的饮食干预,可保证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进而提高免疫力,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增强体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其补充营养的措施主要在于:(1)保证蛋白质充足,蛋白质可促进身体修复受损组织,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可选择瘦肉、蛋类、鱼类补充蛋白质。(2)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碳水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在饮食中可选择米饭、面条、面包等满足对碳水的需求,也可食用香蕉、苹果、胡萝卜等富含碳水的水果和蔬菜。(3)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促进患者免疫力的提升,可选择柑橘、梨子、菠菜、西蓝花等食物。(4)适量摄入脂肪,可选择橄榄油、鱼油或坚果等补充脂肪,但注意不可过多摄入,以免导致胆固醇水平提高。(5)合理搭配食材,保持食材多样性,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饮食,不可过饱或过饥,按照自身需求计算每日所需热量,避免食用产气、刺激性、油腻食物,控制盐分摄入。(6)尽量选择煮、蒸、炖等方式制作食物,调味品减少用量,重视饮食卫生,避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部分病情严重者需要额外服用营养补充剂,需要在医师或者营养师指导下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按照说明书服用。
2结核病患者日常如何护理?
大部分结核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自我护理能力不足,科学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干预措施。
2.1心理护理
结核病患者多带有抑郁、焦虑情绪,使其治疗依从性下降。在护理中需要重视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给予患者理解与尊重,在与患者沟通中鼓励与支持患者,以此增强其自信心。依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疏导,例如学习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冥想等,逐渐放松身心。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分散对疾病的关注。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减轻患者的孤独无助感,帮助患者获取社会支持。
2.2用药护理
结核病患者需要遵医嘱服药,以保证彻底根治。在日常中患者需要依据医师的处方按时按量用药,不可自行更改药量或服药方式,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若是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向医师反馈,一般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受损,患者可以自我观察心率、体温、呼吸等指标,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红疹等反应。若是需要同时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应提前向医师说明,在医师指导确定用药顺序,以免发生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2.3健康教育
结核病患者及家属多数对自身疾病认知不足,所以在护理中需要多角度向其普及结核病知识,说明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后、治疗措施、常见并发症等,向患者说明预防疾病传播的方式,例如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对使用过的物品消毒等。叮嘱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使医师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并向患者提供康复指导。
2.4家庭护理
保证患者居住环境干净整洁,避免使用香薰等物品,定期使用紫外线灯或消毒液消毒,包括室内空气、餐具、衣物等。指导患者适量运动,保持足够的休息,自我监测是否存在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一般在治疗后这类症状会减轻直至消失,若是一直得不到改善或者在改善后再次加重,应及时就诊。
3结语
结核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了解科学的营养补充方式及护理方式可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