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春天来临,却也快到了布病高发季节。有人发低烧,乏力不舒服,有人肩关节疼,有人膝盖疼,可能是感冒,可能是肩周炎、关节炎等疾病,但如果有牛羊等牲畜接触史,或食用过可能被污染的牛羊肉或生奶及其制品等,警惕,可能是布病!布病因为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如果就诊时不告诉我们临床医生这些接触史,极易造成误诊。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布病的知识吧。
一、什么是布病?
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俗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布病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2周。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痛等,布病导致的关节病变主要发生在大关节、负重的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部分患者因疼痛导致无法走路,尤其存在腰椎损伤时,患者甚至可能无法站立。部分男性病例会伴有睾丸炎,部分女性病例会出现卵巢炎。如不及时规范治疗,很容易转为慢性,就很难治愈了。
二、布病这么厉害,能治好吗?
布病早期发现是能治好的,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程足量联合用药,一般预后良好。如果因为早期没有考虑是布病而导致治疗不及时,或吃药时吃吃停停,容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就可能导致关节变形、长期疼痛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三、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有哪些?
患病的羊、牛、猪等动物及其产品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他患病动物如犬、绵羊及沙林鼠,甚至梅花鹿等也可以是人间布病的传染源。布病往往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
四、布病是如何传播的?
1、直接接触传播:与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直接接触,或接触病畜的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未做好个人防护,可经皮肤伤口等感染。
2、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食用染疫动物的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
3、经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尘埃或气溶胶。皮毛加工、圈舍打扫以及布氏菌实验室操作等人员易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
五、哪些人容易感染布病?
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接触染疫家畜及其制品的人员,或生活在疫区与病畜污染环境有接触的人员,都有可能感染布病。其中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疫苗生产人员,实验室科研人员等,都是布病感染高危人群。
六、如何有效预防布病?
(一)养殖户应如何预防?
1.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工作服与日常衣服区分开。
2.购买牲畜要检疫,发现病畜及时隔离并上报,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养。
3.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防止气溶胶传播。
4.照料牲畜、清洁圈舍等劳动时,要穿工作服、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劳动结束后要彻底清洗。
5.助产人员在为羊、牛等接生和处理流产胎儿、胎盘以及死胎等时,除穿戴口罩、帽子、工作服、橡皮围裙和胶靴外,最重要的还应戴长筒橡胶(或乳胶)手套,严禁无任何防护措施徒手接产、处理流产物。流产物等最好挖坑深埋,对流产分泌物污染的圈舍、地面用生石灰或消毒液消毒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做好个人卫生、洗手和消毒。
(二)家庭应如何预防?
对普通家庭来说,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从饮食上、防护上切断感染途径。
1、在处理动物产品时,要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特别是吃烤肉、涮肉时,一定要烤熟煮透。
2、布鲁氏菌在奶及奶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但不耐热,高温即可杀灭,故生鲜奶要煮沸后方可饮用。
3、家庭用的菜刀、案板、洗菜盆等,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分类使用,同时避免污染其它餐具。
4、对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肉,坚决做到不买、不吃、不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