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聊一聊传染病防治监管

时间 :2024-04-01 作者 :​ 孙丰生 来源: 章丘区卫生健康监督所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随着社会经济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得到极大提升,健康中国更是政府提出的医疗卫生建设目标。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公众危害性等特征,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对此,疾控中心、医疗机构乃至社区医院都应承担起传染病防治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传染病管控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管的社会性宣传,强化传染病科学防治效力,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本文将具体聊一聊传染病防治监管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1. 完善监管体系

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威胁,首先应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监测与监管体系。各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中应密切关注传染病的传播特点,迅速收集疫情信息以及患者发病后的相关资料并且能够及时向公众通报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治疗成果,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需加大监测与监管的力度,从而实现对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控制。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相关单位必须深刻认识到各类传染病的传播特点,以便在传染病爆发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我们还需加强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上级部门在向下级部门传达政策时能够统一规划,促进各项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共同筑牢传染病防控的坚固防线。

2.加强防治宣传

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相关单位必须积极加大力度,向广大民众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别是政府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形成联合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移动通信等现代化手段,广泛传播传染病防治知识,帮助民众了解传染病的性质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这不仅可以强化传染病防治的社会需求和教育力度,还能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深刻认识到传染病对自身的潜在危害,从而提高民众的传染病预防意识。此外,我们还需强化定期体检与不定期抽检工作。疾控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应明确不同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并根据传染病的特性,组织社区或单位的无偿定期体检活动。这些活动可以通过提供免费体温检测、分发口罩及相关医疗防护用品等方式,增强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还能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另外,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加强自身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并加强医院内部的传染病防控管理,从而降低医疗机构本身发生传染病的风险。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

3.加强院内感染控制

各医疗机构应提升医护人员感染预防意识,医护人员是实施和执行感染管控的基本主体,其自身对于感染管理的认知以及管控专业能力将会直接影响感染管理的效果,对此,医院应组织开展有关院内感染管理的培训活动,补充更多新的感染管理知识,例举院内感染的风险与后果,提升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深化其对院内感染管理重要意义的认知。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也依赖于相关的设施和设备,因此医院应增加消毒灭菌设施方面的资金支持,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预防院内感染。为了提高室内空气消毒效率,医院还应增设消毒设备与器械,如感应式水龙头、脚踏式垃圾桶等。抗生素滥用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使用抗生素药物,不可出现抗生素滥用情况。此外,医护人员还可进行病菌耐药性检测以及分布情况检验,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与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加强抗生素监控,严控抗生素剂量。一次性医疗物品以及其他医疗废物均存在病菌传染的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应按照要求规范处理医疗物品,做好信息标记和处理记录,由特定人员收集并处理,预防院内感染。

结束语

综上,传染病防治与监管需要多主体协调开展,各单位应主动承担自身在传染病防治、院内感染管理的职责,完善监管机制,发挥公众对于传染病防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传染病事件并加以控制,避免传染病扩散,保障公众健康。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