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认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疗

时间 :2024-03-28 作者 :​ 张海兵 来源: 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什么是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即急性脑梗死,占所有脑卒中的80%,具有高致死率及致残率,其本质为颈部血管或颅内血管急性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并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急性缺血性卒中高危人群有哪些?

血压控制不平稳的高血压人群,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群以及长年吸烟的群体,这类群体颈部及颅内动脉硬化并可存在不同程度狭窄,易在狭窄部位形成血栓。另外,房颤以及心脏瓣膜病抗凝治疗不达标的人群,心脏易出现血栓并到达颈动脉或颅内动脉引发心源性栓塞。

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轻度卒中可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乏力、口角轻度歪斜、流涎等;病情偏重时可出现单侧肢体肌力减退、自主活动部分受影响、言语不清并伴随面瘫等表现;重度卒中可在言语障碍、面瘫的基础上,伴随单侧肢体完全瘫痪,可出现双眼凝视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于供应脑干的椎-基底动脉闭塞,昏迷及瞳孔直径异常为其主要表现。

卒中发生后,该怎样正确的就诊

出现卒中症状后,尽快就近的医院就诊,由神经科及急诊大夫通过查体、影像检查及抽血检验进行评估,结合家属提供的既往病史,确认无溶栓禁忌后可尽快采用静脉溶栓,如考虑大血管闭塞或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认大血管闭塞,需通过介入手术行取栓治疗开通血管。

溶栓、取栓,有没有时间限制?该如何选择?

静脉溶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缺血性卒中发生后4.5小时内可行静脉溶栓;对于大血管的闭塞引发的卒中,单纯溶栓血管再通率较低,发病6小时内可行介入取栓,发病如超过6小时,CT检查未见新发梗死灶显影,则需要通过脑灌注检查评估,如评估脑核心梗死体积小,缺血半暗带相对较大,仍可考虑介入取栓;CT检查发现新发梗死灶显影或灌注检查显示核心梗死体积较大,均不适合介入取栓。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卒中,经溶栓后症状有明显缓解,或影像检查大血管通畅,不需采用介入取栓。临床症状重的患者,明确为大血管闭塞,即使所就诊医院不具备取栓条件,排除禁忌后也可采用静脉溶栓同时安排转院取栓,因为静脉溶栓可提高介入取栓的血管再通率。如就诊医院具备介入取栓条件,于急诊影像检查明确大血管闭塞后,首选直接介入取栓。

溶栓、介入取栓有哪些并发症?

溶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出血及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将可危及生命,但发生率较低;较常见的并发症为牙龈出血或皮肤瘀斑等,这些症状短时间内可平稳并痊愈。介入取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血管开通后脑内大量出血或因过度灌注引发严重的脑水肿,上述情况需行开颅手术;少量的渗血或小范围的水肿则可药物治疗。

卒中治疗出院后,我需要继续服用哪些药物?

卒中治疗出院后,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群体,因其为动脉硬化基础上引发的栓塞,除了要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平稳并戒烟等,还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加他汀类降脂药物稳定血管内斑块,降低卒中再发生风险。对于房颤或心脏瓣膜病患者,则需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服用华法林者需定期复查凝血指标确定抗凝治疗达标,以降低心源性栓塞引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频繁发作或难以控制的房颤,即使服用抗凝药物,也有可能再次出现心源性栓塞,需通过射频消融手术去治疗房颤。

总之,缺血性卒中需要快速正确的识别,快速有效正确的诊疗,才能有效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戒烟,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从根本上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