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调节水盐、血压、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最重要的器官,就好比身体的水泵,靠着肾脏中无数精密的“齿轮”——转运子,日复一日地平稳运转。一旦齿轮出了问题,肾脏功能就会受到相应影响。
肾脏对我们人体太重要了,有人将其比喻成生命之源,身体强壮的先天之本。的确,肾脏是我们人体内清洁器,每天清除大量体内毒素;它也是一个调压器,调节并维持我们人体的血压稳定;它还是人体的造血器,它的功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造血功能。科学合理的护肾可以预防肾病、延长肾龄、能对肾病治疗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俗话说:肾好,他(她)就好,全家都好。养肾护肾已成当今医疗养生界的共识。
尿常规检查,是反映肾脏真实情况的检查之一,也是肾病患者最常做的检查之一。可以说是肾脏变化的“晴雨表”。 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2024年世界肾脏日,主题:全民肾脏健康:推进公平的医疗服务和优化的药物治疗实践 (Kidney Health for All:Advancingequitable access to care and optimal medication practice)。
人们对健康的认知程度逐渐在增强,健康体检中一杯尿检查成为常态,那么您是否能看懂尿常规的化验结果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一道来。
尿液是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及多余的水分过滤后的产物,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所以尿液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能反应肾脏的变化。
一般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pH 值、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蛋白质、隐血、葡萄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内容。
化验单通常用“-、+-、+”代表阴性、弱阳性、阳性,“+”的多少,代表数量上的变化,也代表病情的轻重程度。
01 颜色和透明度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深黄色不等,透明澄清。
尿液颜色深浅受饮水量、出汗多少及饮食的影响,如喝水较多,尿液可以像白开水一样无色透明,如果喝水少,出汗又多,尿液颜色就变为深黄色。
常见的异常尿色有以下几种:
深茶色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红色尿: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结石、肿瘤、感染、外伤、肾小球肾炎。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使尿液变红,但这并不是血尿,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利福平。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感染、泌尿系化脓性感染。
02 尿酸碱度(PH值)
尿液的PH值约6.5,波动范围是4.5-8.0 。
生理性改变:PH值随每天饮食的成分种类改变而变化,吃肉多的时候尿呈酸性,吃蔬菜水果多的时候尿呈碱性。
病理性改变:PH值降低可见于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呼吸性酸中毒、发热等。升高多见于剧烈呕吐、持续性呼气过度、尿路感染等。
03 尿比重
尿比重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反应肾脏的浓缩功能。正常成人晨尿的正常范围1.015-1.025,正常人尿比重受饮食、饮水、出汗和排尿情况影响产生波动,波动范围1.003-1.030。
尿比重增高: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糖尿病等。尿比重降低: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休克、尿崩症、肾小管损伤、肾盂肾炎、神经性多尿、大量饮水。
04 白细胞
白细胞如果出现“+”,高倍视野下白细胞数量超过5个,则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感染或妇科炎症,但肾小管间质损伤较重时也会出现白细胞尿,这时往往需要尿培养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结合亚硝酸盐可以进一步判断。
05 亚硝酸盐
正常情况下尿亚硝酸盐为阴性。尿亚硝酸盐阳性结果常见于: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约占三分之二),以及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
尿亚硝酸盐特异性可达80%,其对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有很高的价值,亚硝酸盐为阳性基本可以初步判断为泌尿系感染。
06 隐血和红细胞
隐血和红细胞一般同时存在。但红细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血尿,而隐血是红细胞从肾小球滤过时挤压破裂,血红蛋白流入尿中形成。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红细胞尿,但不会超过3 个/高倍视野。
红细胞尿常见于:肾炎、泌尿系结石、感染、肿瘤等。如果肾病患者尿红细胞较多,可能提示病情出现波动,劳累、感染都可以诱发尿红细胞增多。
07 尿蛋白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个重要提示,“+”越多提示肾脏病变越重。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尿蛋白“+”只是一个粗略的评估,最好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因为尿常规中的“+”不一定和尿中蛋白总量对应一致。
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碰到第一次查尿蛋白“+”或“+-”的健康人,几次复查后尿蛋白又变成“-”。因此,医生为了确定是否真的存在尿蛋白,会多查几次,多次阳性才有意义。为了避免标本污染,在留标本前最好清洗尿道口,留取清洁中段尿。
08 尿酮体
正常人尿酮体定性试验为阴性。没有糖尿病的人尿中出现酮体,提示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或送检的标本不新鲜。有糖尿病的患者尿中出现酮体需要警惕血糖控制不佳,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
09 尿胆红素、尿胆原
尿胆原阳性多见于肝病和血液病。胆红素阳性多见于肝病、胰腺疾病,如肝硬化、阻塞性黄疸。
10 葡萄糖
正常为阴性。“+”越多提示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越多。
尿葡萄糖阳性,主要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超出了肾脏对葡萄糖的回吸收能力,有一部分糖随尿排出体外。二是血糖正常,尿葡萄糖阳性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服用阿司匹林、链霉素、水杨酸制剂,有可能出现假性糖尿。
11 管型尿
正常尿液中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透明管型:见于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多量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有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
脂肪管型:为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这是最普通的尿检结果提示的疾病意义,具体的诊疗一定请诸位朋友到肾内科专科门诊咨询诊疗!切莫自诊自治耽搁了病情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