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都需要麻醉,麻醉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是用麻醉药物抑制大脑的神经中枢,让患者失去意识后进行手术,简单而言就是让大脑麻痹,患者不知道疼。局部麻醉是通过对支配身体某一个部位的神经进行阻滞,让局部失去痛觉,再进行手术,换言之就是阻断局部的疼痛信号传导。麻醉,是一台手术中的关键环节,具有风险性,为了将风险降至最低,每次麻醉前,麻醉医生都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谨慎制定麻醉方案,从而降低麻醉风险。但在手术中,有几类人群麻醉风险高于常人,需要更审慎地选择麻醉方案。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血压骤然降低或升高,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前必须进行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降低麻醉的风险。
2.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阻肺、肺心病等患者,其心肺耐受能力下降,稍微进行体力活动就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呼吸抑制,在麻醉苏醒器,尤其是患者拔除气管导管之后,可能发生呼吸道梗阻,麻醉风险较高。
3.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手术麻醉风险和其心功能相关,对于可以耐受正常的人体活动,且活动后没有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的患者,其麻醉风险相对低;若心功能较差,例如上两层楼就出现心慌气短的患者,其进行麻醉的风险较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出现心跳骤停。对于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麻醉医生会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对患者心功能干扰最小的药物方案,从而控制手术风险。
3.肝功能或肾功能受损的人群: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丙泊酚注射液,依托咪酯注射液)的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增加了麻醉风险。
4.代谢性疾病的人群: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代谢性疾病,需要在麻醉药物前进行合理控制,以避免麻醉过程中的血糖和代谢紊乱。
5.肥胖症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体重指数(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饮食结构变化,肥胖已经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肥胖患者的BMI与麻醉风险呈正相关,首先,肥胖本身会引起生理功能的异常,增加麻醉管理难度,如肥胖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异常现象较为普遍,会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气道痉挛风险,导致缺氧。对于腹型肥胖患者来说,其膈肌上抬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出现肺功能异常,术后肺不张发生风险明显升高。
第二,肥胖患者多合并有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大多数肥胖患者都有代谢异常,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很多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例如,肥胖合并冠心病、脑梗等疾病,全麻后发生心律失常、再缺血风险显著升高。
第三,由于肥胖患者体型特殊,导致麻醉操作风险增加。由于肥胖患者颈项部脂肪堆积,舌体肥大,颈椎活动受限,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时,插管操作难度明显增加,同时呼吸道相关并发症风险也升高。对于需要进行椎管内麻醉的肥胖患者来说,其腰椎弯曲度下降,加上腰背部脂肪层较厚,导致穿刺成功率下降,增加穿刺风险。
6.老年人与幼儿
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和器官功能呈退行性改变,身体代偿能力下降,代谢速度减慢,加上伴随多种基础疾病,术中容易出现各种意外风险,术后麻醉苏醒延迟风险亦明显增加。幼儿机体处于发育阶段,各个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在麻醉期间出现各种意外风险的概率较成年人更高,如心脏骤停等。
7.药物过敏或家族史的人群:
如果个体有对麻醉药物或相关药物过敏的史料,或家族中有与麻醉药物相关的遗传病史,在接受麻醉时需要格外小心。
8.总结
总之,麻醉是一台手术的最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的麻醉管理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降低麻醉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肥胖症、心脏病、老年和幼儿等人群麻醉风险较高,麻醉管理难度大,要审慎选择麻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