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作为一类特殊科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医护人员能够具备专业且娴熟的沟通能力,在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话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应用各种特殊沟通技巧,那么对于整个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护理质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帮助作用。下面是就精神科护理中几种特殊沟通技巧进行的深入分析:
精神科所服务的患者虽然均属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但是不同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精神疾病类型却不尽相同,因此,在与不同患者沟通时要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做到因人而异,在沟通过程中尊重每一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在和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要先行了解这一类患者的特征,他们盛行敏感多疑,不愿意相信别人,也很难接受他人善意的劝告等,所以,护理人员在与其进行沟通时要掌握好沟通的分寸,即不能怠慢,也不可太过热情。沟通期间,护理人员要正视患者,时刻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以及语气语速,同时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患者产生猜疑,在阐述问题时也要秉承直接简单的原则,言简意赅,把问题或者内容阐述清楚即可。再比如,在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要认识到这一类患者的情绪自控力会很差,很多时候也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会有自我伤害情况的出现。所以,护理人员在与其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灵活调整和应用沟通技巧,做到随机应变,在患者情绪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尝试引导患者去学习正确梳理和发泄自己情绪的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让患者尽情表达和发泄,要确保前后护理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耐心重复沟通内容,时刻关注患者情绪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患者的情绪状态是不尽相同的。大多数患者会容易一种比较紧张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彼此之间的沟通效率。此时,建议护理人员可以尝试适用多次重复的沟通技巧,即耐下心来,从专业的角度来重复一些关键信息,或者尝试变化沟通的内容,尽可能适用一些更为简单和明了的语言以及指令来帮助患者进行理解。重复沟通时,护理人员首先要保证自身情绪的稳定性,不可将个人情绪带入到专业护理工作当中来,不可因为患者几次没有听懂就出现不耐烦的情绪,而是要站在专业的角度去一遍遍耐心重复需要沟通的内容。其次,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到患者的情绪,很多患者在反复听到同一种内容时情绪会出现波动,此时护理人员便需要随机应变,综合考量,决定是否要继续重复还是选择停止或者转变沟通内容。
3.应用非语言技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患者本身就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加之进入到一个陌生的治疗环境当中,其自身的情绪很难稳定下来,很容易变得更加焦虑、紧张、暴躁等,而这些情绪的反馈都与患者缺乏安全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对于患者而言,护理人员是与他们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人,如果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有患者出现了认知能力受损或者语言表达困难等情况,护理人员可以尝试借助非语言技巧来辅助沟通,比如,在患者状态比较稳定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可以尝试通过触摸或者轻拍患者肩膀的方式来向其传递安慰和支持的力量,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肢体动作来吸引患者的关注,让患者慢慢信任自己,同时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与其他疾病患者不同,精神疾病的患者在思维、意识以及行为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特殊性,而且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与他人的沟通和交际需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立足精神疾病患者的真实情况,积极探寻合适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竭尽全力给予精神疾病患者更专业、更全面、更有效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