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在手术过程,除了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精湛的专业技术外,熟练精准的手术护理配合也十分有助于手术的成功。术中适宜的手术护理措施,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为此,小编今天就为大家简要介绍手术室护理知识。快来参加本次的科普小课堂,一起涨知识啦!
一、什么是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护理一般是指手术室护士在医院手术室中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专业的护理行为,尽可能确保整个手术过程的安全与手术的顺利完成。
手术室护理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减轻手术过程对患者的健康损害。尽可能避免手术并发症与不必要的感染,降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风险,同时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
二、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严格的无菌操作管理
无菌操作的目标是使手术区域成为一个绝对无菌的环境,这一环境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手术室护士也需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要求。
1、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的要求,按标准洗手程序,彻底清洁双手,并采用医用消毒液双手有效消毒,用以消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
2、保持合适的温湿度。一般手术室环境需要保持在21~25℃,手术室内的温度控制,是一种控制细菌浓度的有效手段,适宜的温度可以控制空气中细菌的的繁殖,也控制了患者和医务人员排汗而产生的细菌,起到了控制手术间内细菌繁殖的作用。手术室湿度通常应该控制30%~60%之间,大量对有潜在感染性的细菌和病毒研究表明,可以降低室内人员感染。
3、正确铺置无菌器械台。使用无菌单建立无菌区域、无菌屏障、最大限度减少微生物侵入手术区域,正确的传递器械,可以迅速准确的配合手术医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职业暴漏。。
4.无菌物品的管理。合适的存放环境、灭菌消毒方法,正确的分类、使用等均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二)合理的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是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一环。
1、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正确准备相应药物。用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有效确认患者身份后实施操作。八对:姓名、ID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抗生素类药物,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3、密切配合麻醉医师,认真观察麻醉患者的精神状况与生命体征状况。完善输液环节与输血系统的准备工作。
(三)科学的体位管理
在手术室护理操作中,安置体位是手术室护士基本技能。病人体位由手术部位决定,还必须维持呼吸循环功能。正确合理的手术体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手术体位损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1、团队合作:在手术正式开始前由手术室护理人员、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安置患者手术体位,先将患者体位调整到正确位置。必要时,还需要采用手术室特定的垫子或其它支撑物体,辅助患者保持稳定体位。
2、进行一些特殊位手术时,需要借助专门备置的特殊垫子有效支撑起患者的头部、肩膀以及臀部和腿部。从而保持正确的手术体位,防止手术过程患者产生神经损伤与关节压迫,出现体位并发症。
3、尽可能避免因为体位原因,导致患者皮肤暴露过多。及时对患者无须暴露的部位进行遮盖。
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以上几点,还有物品清点、设备管理等等诸多工作,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需要及时关注各种细节才能并确保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性、规范性与安全性。有效减少手术感染与其他潜在风险,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