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来说,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并不是很广泛。之所以会造成以上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技术在主体优势和效益上明显不如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还有一种原因则是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技术中,很难对一些参数做到优化或者是高效控制质量等。其中还存在一些内在因素,比如磁共振使用人员对相位对比血管成像中一些参数了解不够深入,比如流速编码等,所以导致临床应用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技术时,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无法下手等。
接下来,小编就讲解一些有关于相位对比血管成像基本概念、质量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1.相位对比血管成像基本概念
血液在流动期间,会使其中的氢质子空间位置发生一定变化。在成像期间,需要施加流速编码双极梯度场,然后将射频脉冲给予到成像层面或者是容积当中,这样就可以保障静止的组织或者是流动的血液都产生横向磁化矢量,紧接着对其施加正向梯度场,期间被激发的质子,在磁场强度较高的一侧进动频率也会增高,而磁场强度较低一次的进动频率则会变低,产生相位差。在关闭正向梯度场以后,同时施加一个方向的梯度场,这样会保障整体强度以及持续时间与正向梯度场处于相同层面,此时静止质子的进动频率就会出现相反变化,最终消除掉正向梯度场所造成的相位差。但是,血流质子二次施加梯度场的位置发生明显变化,这样则会保留相位差;而在具体施加梯度场过程中,血流质子的相位编码与流速存在密切关联性,也就是说,血流质子的速度越快,那么相位变化就越来越明显,所以,结合血流质子相位变化情况,就可以检查出血液流动的速度。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了质子的流动性,让相位差保存下来,而静止组织相减消除了信号。这种成像技术不需要注射对比剂,而是通过对比不同组织的相位信号差异来提供血管图像。相位对比血管成像的优点是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流量,同时避免了对比剂的使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2.相位对比血管成像的质控因素有哪些?
(1)磁场均匀性校准:磁场均匀性是影响相位对比血管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确保磁场均匀性对于准确的相位编码和对比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相位对比血管成像之前,需要进行磁场均匀性校准,以确保成像质量。
(2)血流速度编码参数设置:血流速度编码参数的选择对于准确测量血流速度和可视化血管结构至关重要。适当的编码参数设置可以提高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因此,在进行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血流速度编码参数。
(3)呼吸和心跳控制:相位对比血管成像对于呼吸和心跳的影响非常敏感。呼吸和心跳运动会导致图像模糊和伪像,影响成像质量。因此,在进行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呼吸和心跳控制措施,以减少运动伪像的影响。
(4)成像序列参数选择:成像序列参数的选择对于相位对比血管成像的质量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例如,选择合适的TR(重复时间)、TE(回波时间)和FOV(视场)等参数,可以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因此,在进行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成像序列参数。
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是一种重要的无创性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关于血管疾病和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信息。在进行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时,需要注意磁场均匀性校准、血流速度编码参数设置、呼吸和心跳控制以及成像序列参数选择等质控因素,以确保成像质量和准确性。
结语:综上,虽然在现实中有很多厂商对相位对比血管成像的重建方式作出的内插锁定,但我们还是要了解到一些不同的方式与理念,也就是用于不同成像目的的相位对比血管成像其本质需要采取多种不同重建方式。与此同时,对于相位对比血管成像而言特别重要的质控参数“流速编码”这一基本概念我们更需要深入学习并做到真正理解。在相位对比血管成像过程中血流信号的本底信噪比对于相位对比血管成像的血流显示也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