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水中的不速之客:大肠杆菌与水质的关系

时间 :2024-03-12 作者 :​ 廖冬梅 来源: 来宾市兴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有鞭毛。其繁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菌毛运动进行的。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大肠杆菌可进行有丝分裂。这种分裂方式是无性繁殖,并形成许多子细胞。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肠道病原菌,对人和动物健康有危害,也可引起食物中毒、败血症、肠炎等疾病。目前认为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它可以产生肠毒素引起人和动物食物中毒。

1.大肠杆菌与水质指标的关系

大肠杆菌与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硬度指数、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D)等水质指标密切相关,是水中主要的污染指标。大肠杆菌含量过高,会引起水生生物中毒死亡;大肠杆菌超标,会使水的pH值升高,而影响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水体中大肠杆菌含量超过一定限度,会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并能引起水体缺氧,严重时可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因此,对饮用水水质必须进行严格检测。

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可使动物中毒死亡。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一般在0~2小时内释放出来,4小时后达到高峰。经检测发现,水中大肠杆菌含量过高会引起动物中毒死亡,大肠杆菌含量过低会影响水的感官性状及其它指标。

总之,大肠杆菌对人体健康、畜牧业生产等都有危害,因此要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

2.大肠杆菌对水质的影响

1大肠杆菌对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COD是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高低的指标,不同水体中大肠杆菌数不同,一般情况下,水中大肠杆菌数越多,COD越高。水样在加入氧化剂时,可使水中COD降低;加入还原剂时可使COD升高。但当水中的大肠杆菌数增多到一定程度时,水质的透明度就会降低,呈浑浊状态。

2大肠杆菌对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TDS)的影响:TDS是溶解于水的固体物质的量度,一般以毫克/升表示。当水中大肠杆菌数增加时,TDS也会相应增加。

3大肠杆菌对水中金属离子、高锰酸盐指数、余氯等水质指标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大肠杆菌可使这些指标升高或降低。

3.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种类

1致病性大肠杆菌是肠道中常见的病原体,一般以菌膜的形式存在于大肠中,其中部分种类可以产生肠毒素,如鼠肠毒血症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致病性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HEC)等。

2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在自然环境中常见的病原体,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当宿主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冷、缺氧、酸中毒等因素作用时,可引起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O157:H7)。

4.饮用水中大肠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肠杆菌是一种肠道细菌,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胃肠道内,可引起肠炎、痢疾、伤寒、霍乱等疾病。大肠杆菌的生存能力很强,能在水中生存,甚至在30℃的水中仍能存活1~3个月。人通过饮用受大肠杆菌污染的水,可引起食物中毒。目前认为,在世界上发生过多次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由于饮用水受到污染所致。有些国家对饮用水的卫生标准非常严格,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大肠杆菌等细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5.处理方法

1经常清除池底过多的污泥和污物,使池底泥层保持在7-10厘米以下,以降低水中的含盐量。当发现池水颜色变黑时,应立即排去池水,以保持水质清澈。

2控制好水质,使pH值保持在7.5-8.5之间,控制好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的含量。

3定期使用“多维多矿”等药物保肝护肠,防止肝肾损伤和肠道疾病发生。

4定期使用“菌必治”等生物制剂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适当控制投饵量,减少粪便产生量。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因子,避免使养殖动物染病。

6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消毒剂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7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益生元)或菌必治(乳酸菌)等有益菌来改善池塘微生态环境,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抑制有害菌产生毒素,防止有害菌引起的疾病发生。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