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是医学中常见的诊断手段,通过内窥镜检查胃、十二指肠和结肠,早期发现和诊断胃肠道疾病,对维护胃肠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胃肠镜检查的基本知识、检查过程、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以及实际例子说明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一、胃肠镜检查的基本知识
1.1胃肠镜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胃肠镜,又称消化道内窥镜,是一种可以插入到胃肠道内部进行检查的医学仪器。从硬性镜到电子胃肠镜,发展历程逐步提高检查范围和清晰度。无痛胃肠镜是针对不能接受普通检查的患者的选择,而最先进的胶囊内镜则对发现消化道盲区的病变有重要意义,但尚未普及。
1.2为什么需要胃肠镜检查?
早期发现疾病:胃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胃肠道疾病,这对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如溃疡、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明确诊断: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症状,如消化不良、腹痛、胃肠道出血等,胃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筛查食道癌、胃肠癌:定期胃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食道癌、胃肠癌。
治疗性干预:除了诊断,胃肠镜检查还可进行治疗性干预,如切除息肉、止血等。
二、胃肠镜检查的过程
2.1患者准备:胃镜要求8小时禁食,肠镜检查患者术前3日开始流质饮食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术日早上禁食,给予患者泻药清洁肠道。检查前排除禁忌症,做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签署术前同意书。
2.2镜头插入与检查:分上消化道镜检和结肠镜检,插入镜子通过导光管传送光源,医生通过屏幕观察内部情况。普通胃镜检查一般在咽喉部用局麻药,镜子通过咽喉部时,部份患者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恶心、呕吐现象,应全身放松,用鼻子深呼吸来配合医生操作。普通肠镜检查患者一般有肛门不适感、腹胀腹痛现象,如不能忍受的可选择无痛胃肠镜。
2.3取样与治疗:检查中可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查,对小的病变可直接切除或治疗,实现一体化的诊疗。
三、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3.1胃镜检查后,需要等待咽部麻醉去除后才能进食喝水以防呛咳,为保险起见,多数要检查完2小时后才能进食喝水,如果是做了内镜下治疗,有的需要禁食、住院等,这些需遵医嘱。少数胃镜取活检或镜下治疗后会有迟发出血,多表现为排黑便,出血量大者会有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或血、头晕、心慌等,这些都要及时就诊。
3.2普通肠镜检查,多数检查结束就可以进食及喝水,无痛肠镜检查通常在检查结束2小时后方可进食及喝水,部分行镜下治疗者需要禁食甚至住院观察。肠镜下做治疗的,也可能有迟发出血现象发生,表现为便血,这些需要注意,随时就诊。
3.3无痛内镜术后有的会有类似酒后的轻度头晕感,当天不能开车及从事危险作业。四、胃肠镜检查的实际例子
4.1早期胃癌的发现
患者李女士,45岁,职员,无消化道症状,通过例行体检,发现胃体一处几毫米的粘膜改变(下图绿圈处),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由于是早期癌,进行内镜下切除术后,完全根治。术后只需定期胃镜复查,几乎不影响寿命。
早期胃癌图片
4.2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筛查
王先生的家族中有多人患有结肠癌,他因此被认定为高危人群,定期接受肠镜筛查,医生发现了一些小的结肠息肉。通过及时的干预,在肠镜下利用专门的器械,如活检钳钳除、电刀、套扎器等将息肉部分或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检查,避免了这些息肉演变为恶性肿瘤,有效预防了结肠癌的发生。
肠息肉图片
结论:
胃肠镜检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在医生建议下,积极配合准备工作,定期接受检查,有助于保护胃肠健康。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胃肠镜检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能够更主动地关注和维护自己的胃肠健康,早日预防和治疗潜在的疾病。通过胃肠镜检查,我们不仅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因此,胃肠镜检查是一项值得推广和重视的医学手段,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