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同时疱疹性咽峡炎也开始出现。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常见于儿童。而幼儿园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是最容易出现集中性爆发的场所。对于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家长会将它与手足口病弄混,那么到底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要怎样治疗和预防呢?
1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不同年龄的人群均可患病,1-6岁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在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很容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2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2.1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和咽痛,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热度会高达40℃以上,会引起惊厥,高烧会持续2-4天;
2.2会伴随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有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
2.3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能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儿由于口腔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个别患儿症状重,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2.4局部体征: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类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其他部位。
2.5个别重症患儿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3.1一般治疗
保持患儿口腔卫生,注意口腔护理,多饮水,食用流质或者半流质的微温、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在发热的时要注意卧床休息,热退后可以适当活动,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2口腔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会出现口腔疼痛和溃疡,患儿会流涎、拒食,可以使用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或是使用口腔溃疡贴、口腔炎喷雾剂等,同时保持口腔清洁。患儿不能喝热水、不可以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溃疡疼痛。
3.3皮疹的护理
皮疹初期,可给患儿涂炉甘石洗剂。如果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0.5%的碘伏。同时避免抓破皮疹,减少局部细菌感染的可能,降低传染性。
3.4药物治疗
进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一般轻症患儿不需要全身应用,较重者可以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剂,每天10-25mg/kg,分3次口服。也可以进行局部治疗,包括局部外涂阿昔洛韦溶液,疱疹净溶液或者局部用干扰素气雾剂、利巴韦林气雾剂或者口腔炎气雾剂等。
3.5退热镇静
对高热烦躁患儿要用退热镇静剂,退热药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都可以,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以用10%水合氯醛灌肠,或者是安定;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可以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补充复合维生素;发热剧烈者要补充葡萄糖及电解质溶液,加强支持治疗。
4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做好医生这六招
4.1勤洗手
饭前便后,都要洗手。特别是在游乐场玩过,一定要及时洗手。临床中不少小朋友患有疱疹性咽峡炎都是在公共设施被传染的,如游乐场的球池、商场门口的婴幼儿摇摇车、小区的公共设施等。如果玩耍后没有及时洗手,可能就会中招。
4.2少去人多的地方
对于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4.3注意卫生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并将纸巾丢至垃圾桶。不要和别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汤匙等。
4.4做好消毒
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家中的玩具、家具和厕所等,可用高温、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总之,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一样,其实并不可怕,大多数可以自愈,就像平时病毒性感冒一样。为此,作为医生要给予家长正确指导,使家长提高注意。同时记住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十分简单的一点就是要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