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数据表示,胆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在城市中,胆结石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10%。若是没有及时治疗,结石会越长越大,胆囊炎症也会随之越来越严重,并且会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办?是要把胆囊切掉吗?
胆囊结石如何形成的?
由于胆结石病症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它的成因,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胆汁淤积或者浓缩以后,容易形成沉淀,长时间反复便形成了不溶解的结石。并且,胆结石的形成也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活动比较少的病人,腹壁会出现松弛,内脏下垂,就会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胆囊肌张力减退,致使胆汁变得淤积、浓缩、沉淀进而形成结石。人体的胆囊粘膜因受浓缩的胆汁或返流的胰液刺激而产生炎症,坏死脱落的粘膜和细菌等构成核心,致使胆固醇、胆红素沉积,长时间以往形成结石。人体的胆固醇代谢失调,一般是妊娠晚期或产后的妇女以及脂肪含量过高的患者的雪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也增高,使胆汁淤积,胆盐减少,进而形成结石。
2.胆结石症状的表现
胆结石一般表现为胆绞痛,患者的上腹或者右上腹有阵发性痉挛疼痛,并会持续加重,在急性发作时,继腹痛之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肠胃反应,因胆结石反复摩擦胆囊内壁产生炎症,患者就会出现发烧、寒战、出汗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黄疸,以及感染、畸形胆囊炎等疾病。
3.得了胆结石咋办?要切掉胆囊吗?
治疗胆囊结石一般有四种方法,保胆取石、切除胆囊、药物溶石和体外震波碎石。保胆取石,就是把结石取出来,优点是还保留胆囊的功能,缺点就是这种方法只是短期有效果,复发率极高。对于切除胆囊,是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优点是技术成熟、创伤小、恢复快,缺点就是胆囊的生理功随之能完全丧失,还会出现胆管损伤、胆囊术后综合征等。药物溶石只限于5%—15%的结石患者(纯胆固醇结石)使用,并且只有去氧胆酸一种药物,碎石成功,也仍会有50%的复发率。体外震波碎石是为微创方法用于临床,但是疗效有限、术后结石复发率高、也会使肝造成损伤等。
4.若是切除胆囊会有影响吗?
在我们人体中,负责分泌胆汁的是肝脏,切除胆囊不会影响胆汁分泌。在短期内,在刚切除时,吃油腻、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会导致肚胀、腹泻等症状,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消化不良。在切除2、3个月后,胆管会逐渐扩张,逐步替代胆囊储存胆汁,但是功能也会有受损,其情况也因人而异,胆囊切除还容易患上食道炎,因此,还是要多加注意,必要时及时就医,因体质不同,所受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5.胆结石能预防吗?
虽然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等因素不能改变,但是肥胖、过度减肥、饮食、生活习惯等都是可以通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一)控制体重
肥胖患者体内一般胆固醇都含量过高,胆汁中的胆固醇常处于饱和状态,容易形成胆固醇性结晶,并且肥胖患者若采用节食法减肥,会使胆盐、不饱和脂肪酸等缺失,加速胆结石的形成。
(二)合理饮食
要按时按点的进餐,两餐间歇过长也会使胆囊中长时间滞留胆汁出现胆汁淤积,并且多食用高纤维素的食物,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能预防胆结石。
(三)加强锻炼
现在大部分人都很少运动,长时间就会导致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导致胆汁排空力差,进而造成胆汁淤积形成结石。所以,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四)心情愉悦
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能使人的气体通畅、气血调和,肝的疏泄正常,胆汁就不会“潴留”而生石。
(五)定期体检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饮食、作息不规律,身体素质不强,疾病容易找上门,所以,一定要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
结束语
针对胆结石患者来说,不同的类型和程度,治疗的方案肯定也不同,患者要及时听从医生的安排和建议,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