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是指心脏中的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运行,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消失,导致其心脏发生缺氧缺血等现象,直至患者死亡。近年来,我国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概率正逐年上升,而随着我们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很多患有心肌梗死患者,或者是因为其他突发意外情况导致心跳及呼吸骤停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男性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的概率是女性患者的双倍,不管是基础疾病、病理化因素或者是因为其他外部创伤引起的患者中,男性比例依旧高于女性,而在此之外,在不同年龄段中因基础疾病心脏骤停的患者依旧高于因创伤、理化因素心脏骤停的人群,而当患者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最佳黄金救治时间在5分钟之内,越早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生命复苏的成功率就越大,而错过每一分钟的抢救时间,患者抢救成功率就会降低,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在救护车还未赶到患者身边时,离患者最近的人们,就是最佳救治人员。日常我们该如何应对与预防?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主要标志。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并无任何明显的先兆症状,而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测听患者心音,其突然消失,且大动脉搏动突然消失,测不出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呼喊患者并无其他任何副反应,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全身抽搐,并且在心脏停止搏动的30秒内快速陷入昏迷状态,呼吸骤然停止或者是呈叹息样呼吸音,此现象经常发生在心脏停止搏动后的20-30秒内,通常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刺激消失,皮肤由红润逐渐变成苍白或者是发绀等
如何应对?
1、紧急心外按压:先触摸脉搏,如果是无脉性心脏骤停,此时需要及时给予心外按压,即给予心脏复苏的治疗。单人心外按压时手掌一般在成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向下使劲按压;抢救过程中,急救人员的肘关节应该伸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间,用身体重力垂直对患者胸部施加压力,按压频率应该维持平稳状态,按压频率规律进行,不能间断,不能用力过猛地去按压患者胸部,按压次数不得少于30次,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6cm,不能超过6cm。按压过程中放松胸部回弹,手掌根部可以离开按压部位,在按压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
2、电复律:如果医院内发生心脏骤停,心电监护仪发现患者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此时需要及时给予电击复律或电击除颤,使其紊乱的心率立即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
3、供氧处理:如果该患者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一般合并有心跳和呼吸的骤停,先进行心外按压,适当打开气道,必要时可以建立人工呼吸,建立呼吸和复苏血液循环。如果是在医院内发生心脏骤停,可以积极使用血管活性药或电复律,甚至早期开展气管插管的抢救等,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处理。
4、尽早拨打急救电话:在紧急情况下,应尽快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人员前来救治。
如何预防?
1、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心脏问题,及早治疗。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
3、规律生活: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及时休息或就医。
5、按时用药: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6、病情评估: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心脏性猝死风险,做出治疗决策,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7、注意加强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