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介入手术护理小知识

时间 :2024-02-26 作者 :​ 王枕枕 来源: 商河县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介入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在介入手术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病人的安全及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几个小知识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大家了解,并加以运用。

1.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近些年临床新兴的一种治疗方式,存在于介入外科和内科治疗之间,如血管及非血管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影像设备的辅助,也就是临床常用的超声、DSACT等仪器设备,采用导管、导丝、穿刺针与其他介入材料,经穿刺针建立微小通道,或者人体的自然孔道,把特定的器械放进人体,比如将支架、球囊等放入人体,以扩张狭窄,还可注入化疗药物、栓塞材料等。

2.介入手术的优点

第一,切口小,术后可快速恢复,疗效理想,不会严重影响身体机能,能够有效保护正常脏器组织;第二,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年龄大、身体素质差的病人;第三,针对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介入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将药物控制于病变位置,从而减轻对机体和其他脏器的损害;第四,治疗成功率很高,致死率低,并发症少。

3.介入手术的护理

3.1术前准备

手术开始之前,护理人员需和病人进行充分交谈,掌握其病情、手术方案、过敏史等。护理人员还应指导病人接受常规检查,如测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其健康情况做出综合评估。术前还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药物、设备、仪器等,保证所有设施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3.2手术环境

护理人员应保证手术室内的干净及无菌,严格根据院感控制的要求布置手术室,如手术灯具、手术台、监护仪器的放置。护理人员还应准备好术中需要的各种物品,将室内温湿度调整到适当范围内,从而给病人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3.3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的开展目的,是保障手术的有序实施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做好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护理人员还应帮助医师开展手术操作,按医嘱给病人注射麻醉等药物,及时传递手术器械。手术期间,保证手术范围内处于无菌状态,防止出现污染及感染情况。

3.4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为了促进病人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积极防治。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严密监护。护理人员还应给病人提供有效的疼痛干预措施,以减轻病人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舒适程度,注意对手术切口的清洁,按时更换药物。另外,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科学专业的饮食与营养指导,从而促进其尽早康复。

3.5对比剂水化:

不管病人是进行造影,或者是介入手术治疗,都要用到对比剂。护理人员应告知病人在使用对比剂之后,针对病情状况和手术、检查结果,在24小时之内大量饮水,或者按医嘱接受静脉输液,从而减轻对肾脏组织的损害。

4.小结

综上,介入手术护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很高。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对比剂水化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措施。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促进病人的康复与健康。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增进对介入手术护理的认识,提升护理的品质与水准。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