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作为一项特殊的医疗服务,是专门提供给预计生命时间不足6个月的病患(包括癌症晚期的患者、老年人等)以及患者家属的。处于生命晚期的患者,有关临终与死亡的问题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为了让每一位在痛苦中等待死亡的患者实现生命最后的尊严,可以安宁、舒适地度过最后的时光,为了实现对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目标,为了社会资源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和利用,安宁疗护作为一种以护理为主的医学技术,由此应运而生了。
一、安宁疗护的基本原则
尊重生命:承认生命具有固有尊严,即使是疾病末期患者也应受到尊重。
关注症状:重点控制患者的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面对死亡和悲伤,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
尊重患者意愿:在医疗决策中充分考虑患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二、肿瘤患者的特殊需求
肿瘤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对死亡的恐惧、对家庭和未来的担忧等都可能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安宁疗护中需要重点关注肿瘤患者的特殊需求,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方面。
三、安宁疗护的具体措施
(一)疼痛管理
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并教育患者和家属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和缓解疼痛的方法。以面对面教育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癌性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指导患者自我评估癌性疼痛且“无需忍痛”,遵医服用止痛药物。
(二)心理干预
面对死亡和疾病的压力,肿瘤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包括倾听、支持、疏导等技巧,帮助患者表达情感、减轻心理负担。必要时可请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
面对面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言语诱导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转移焦虑、恐惧型患者对癌性疼痛的注意力;采用正向引导、心理暗示、同伴支持与家属支持,给予悲观、忧郁型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采用肢体接触、家属陪伴,增强孤独、厌世型患者自信性与存在感。设身处地的想象自己在患者的角度,对他们的每一个要求,要及时地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情感,要深有体会;他们的每一个情绪,要正确引导。
(三)音乐疏导与放松训练
每日根据患者心情及个人喜好定时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以舒缓患者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改善焦虑情绪,保证睡眠质量,积极配合治疗。放松训练:①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静坐或静卧下,依次放松前臂、上臂、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腿部,每个部位放松时,吸气时(5s)收紧肌肉,呼气时(15s)放松肌肉,25~30min/次,1次/d;②足底反射区按摩:告知患者或家属选穴(如太冲、阿是、神门、膈俞、合谷、中府等穴位)方法,示范指导按摩方法,直至患者或家属学会,按摩15~20min/次,2次/d。关注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及时给予相关措施协助患者改善睡眠,保证生命质量水平。
四、正确认识安宁疗护
由于安宁疗护的发展较晚,在基层与大众中的普及尚未广泛,部分患者与家属以为安宁疗护就是放弃治疗,甚至是等死,安乐死,从而对其有强烈的抵触,因此需要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与推广。
另一方面,安宁疗护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可以从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社会认知度、开展科研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入手。
最后,对肿瘤患者进行安宁疗护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和医学伦理的重要工作。通过综合运用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多种手段和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