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艾灸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

时间 :2024-02-26 作者 :​ 孙慧 来源:菏泽市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艾灸是我国最早的治病方法之一,它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熏灼,以温通经络、消瘀散结、祛散阴寒、益气升阳、回阳救逆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疗法。

一、痛经

中医认为妇女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及腰骶部疼痛不适,甚至剧烈疼痛难忍,随着月经周期发作则称“痛经”,并认为本病是因为寒凝、血瘀、气滞,致月经运行不畅,脉络阻塞不通而致病。

灸疗部位: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子宫等。

灸程:月经疼痛期可灸2-3天,月经后1周可再施灸,连续10天。一般1-3个周期可痊愈。

禁忌症:热症者禁灸。

二、闭经

闭经是妇科的常见病证之一。闭经的原因十分复杂,与脏腑气血失调、先天不足、寒湿热邪及脾胃肾功能正常与否有密切关系。

灸疗部位:关元、气海、肾俞、八髎、血海、三阴交

灸程:每天灸1次,每次15-25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三、不孕症

中医认为“不孕症”主要病因有肾虚、肝郁、痰湿等导致。

灸疗部位:神阙、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

灸程:月经后3-5天开始灸,每天灸1次,10天为1个疗程。

四、盆腔炎

盆腔炎中医归纳为妇女的腹痛症,病因是由于分娩、流产、经期瘀血未尽,或被湿热邪侵犯,或有不洁之物带入胞宫,或性交时不注意清洁卫生等因素致使瘀血、邪热、湿热毒侵犯胞宫,损伤冲任,时久气滞血瘀于盆骨内胞宫中而发本病。

灸疗部位:关元、气海、三阴交、阿是穴、八髎等穴。

灸程:每天灸1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有明显好转或治愈。

五、后子宫调养

后多虚多淤,灸法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产后宫缩疼痛,并在减轻疼痛的同时让患者感觉全身舒适轻松,发汗泻热,缓解焦虑恐惧的情绪,并有温经止痛的保健功效。

灸疗部位:神阙、气海、关元、命门、三阴交等穴。

灸程:顺产一周后,剖宫产伤口愈合好在开始,每天灸1次,每个穴位15-20分钟

  1. 缺乳

乳汁为脾胃气血化生,其正常分泌需要依赖于肝气的功能。产后缺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血两虚,乳汁生化不足,运化不及;或七情所伤,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乳络涩滞。或因脾虚气化,过食肥甘厚味,聚湿成痰所致,此外乳络不通也是导致乳汁难下的原因之一。

灸疗部位肩井穴、乳根穴、膻中穴、少泽穴、中脘穴、脾俞穴

灸程:天灸1-2次,每个穴位5-15分钟以穴位周围的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灸到有乳可通为止,一般一周即可见效。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有明火,在艾灸前应选取适宜体位;施灸时,应注意安全,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2.把握艾灸的量,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有温热感,但没有灼痛感,一般每穴灸10-20分钟。根据个人情况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时间,防止烫伤。

3.施灸的禁忌:颜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灸量过大;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该慎灸。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