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有头昏眼花,甚至视物旋转、恶习呕吐的体验,而且可能会反复发作,防不胜防,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亦有很多人服用西药效果不好。那么中医在治疗眩晕方便有哪些独特的方法呢?下面有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一、中医对眩晕的看法
眩晕是一种以患者自身感觉头晕眼花,或者是事物旋转动摇为主的疾病症状,成都比较轻的患者,发作时间比较短暂,平躺一会儿或者便于休息片刻就会缓解。成都严重的患者旋转起伏不定,甚至难以站立,并且伴随恶心呕吐、昏迷症状。中医认为眩晕的产生和不良心理情绪、饮食不节、肾精不足、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关,是由于风火痰瘀扰乱清窍或者是气血虚弱导致清窍失养引起。在治疗时遵循调整阴阳平衡、补益气血、滋养精髓、化痰、散瘀等整体原则,然后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治疗。
二、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法
(一)中药辨证治疗
1.风火上扰
这种类型的眩晕,主要是由于风邪入侵人体,郁结肌肤表面循着经络上扰清窍导致。患者会出现眩晕,尤其是天气炎热时程度加重、头部胀痛、发热、面部赤红、口干舌燥、舌苔发黄等症状,治疗时需要疏散风热、清肝泻火。可以应用夏枯草、桑叶、菊花、苦丁茶、荷叶、白芷、薄荷、黄芩、连翘、芦根等药材进行治疗。
2.肝阳上亢
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者肝肾阴虚,导致阴阳失衡。患者会出现眩晕、耳鸣、头痛头胀、情绪波动加重、容易急躁、愤怒、口干口苦、舌苔发黄、面色潮红的情况。在治疗时需要平肝潜阳、息风散火。治疗时可以选择天麻钩藤六味叶汤,进行治疗,其中包含钩藤、荷叶、天麻、桑叶、银杏叶、杜仲叶、绞股蓝叶、北沙参等。
3.痰湿蒙窍
这一类型的患者是由于忧思过度、肥甘过剩导致脾胃受损、痰饮内生,蒙蔽清窍导致眩晕。患者会出现头晕头重,头昏脑胀,胸闷恶心,身体疲倦,食欲下降,舌苔发白的情况。在治疗时需要遵循健脾和胃,化痰祛湿的原则。可以选择白术、清半夏、大枣、茯苓、生姜、天麻、陈皮、胆南星、浙贝母、天竺黄等进行治疗。
4.瘀阻清窍
主要是由于患者跌扑受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淤血导致经脉受阻等原因引起,患者会出现头痛如针刺、心悸、健忘、少眠多梦、舌质发暗等症状,在治疗时需要活血通窍,可以选择红花、当归、生姜、水蛭、葱白、延胡索、地龙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肾精不足
常见于年老体弱、肝肾损伤久治不愈、房劳过度的人群,患者会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牙齿松动、五心烦热、少眠健忘的情况,在治疗时需要遵循滋补肝肾、填精补髓的原则。需要使用牡丹皮、熟地黄、枸杞子、桑叶、天麻、山茱萸、茯苓、菊花、泽泻等进行治疗。
(二)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患者穴位和艾灸相互配合的方法,能够有效疏通经络、促进血液畅通、祛邪扶正、使阴阳调和,改善眩晕症状。需要针刺患者百会穴、风池穴、肝腧穴、肾俞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再配合督脉灸等方法祛风散邪,稳定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以有效治疗一些疾病,耳穴埋豆主要是通过其具有操作简单、痛感较轻、费用较低的特点。治疗时选择主要穴位为内耳血、神门穴、交感穴;配穴:肝阳上亢加肾俞穴、三焦穴。气血亏虚加脾、肾等相关穴位;肾精不足加肾、内分泌等穴位;痰浊内蕴加肺、脾、肾俞穴;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等穴位。主要是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个穴位放置一粒,隔日换药1次,3次为一个疗程。
推拿
推拿主要是通过按揉、滚动等舒筋活血的方法,放松肩颈部的肌肉,从而调整小关节紊乱的情况,使气血畅通进而缓解眩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和其他方法配合才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
小结
中医治疗眩晕历史悠久,能够通过辨证中药治疗、穴位针灸等多种方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您正在被眩晕困扰,不妨试试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