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HBV)感染所致的一种肝病,可进一步发展为慢性感染,如果不进行干预,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对乙型肝炎患者而言,在遵从医嘱的基础上,加强自我管理,是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就乙型肝炎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做好自我管理进行分析。
一、对乙肝进行正确认识
乙肝患者必须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中包含了病毒的传播路径,可能的症状,慢性感染的危险和可能的并发症。通过对自身肝功能、病毒载量、肝炎病毒e抗原等指标的了解,可以帮助患者与医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二、遵医嘱用药
对于乙肝患者,一定要在医嘱下正确服用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定期检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有关指标,了解疾病进展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切勿随意增减用药,否则会使病毒产生抗药性,甚至导致病情的反弹。
三、合理的饮食
乙型肝炎患者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要注意饮食的平衡。在治疗时,一定要多吃一些高质量的蛋白质,如鱼、瘦肉、蛋、豆制品等,尽量不要吃太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在此期间,要保证摄取充足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例如新鲜的蔬果,以支援机体的免疫力及新陈代谢。因为高脂食品会加重肝脏的新陈代谢,所以乙型肝炎患者应该尽量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黄油和奶油。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可选用橄榄油和菜籽油等高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吃太多的盐分,会造成体内水份滞留,使肝脏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诱发或加剧肝硬化。乙肝患者在吃饭时要少吃咸菜、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可以多吃一些自然调料,如香草、柠檬汁等。酒精是肝病最大的敌人,它不仅对肝脏有直接的毒害作用,而且还能造成肝细胞的损害。为了减少肝的负荷,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彻底戒酒,包括含有酒精的饮品及食物。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主要能源,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全谷物、糙米、燕麦等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保持肠道的健康,同时也可以保持血糖的平稳。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确保食品是新鲜的,清洁的,避免吃生的或半熟的海产品,以防止被其它病菌传染。
四、适度锻炼
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对控制肝病有一定的帮助。乙型肝炎患者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瑜伽之类的低强度锻炼。在进行锻炼之前,一定要先征询医生的意见,确定锻炼的力度和方法是符合自身体质的。锻炼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太用力,尤其是在病情发作的时候或者是很累的时候。乙肝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一定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乏力、恶心、黄疸等症状,要马上停止锻炼,并到医院就诊。
五、情感与心理调节
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积极乐观的态度、多参加社会交往、与亲朋好友交流,都有助于减轻精神上的紧张。如有需要,可向专业心理顾问求助。
六、防止感染
乙型肝炎患者应该注意防止传染给其他人。这些措施包括:不共享个人卫生产品,如牙刷、刮胡刀,采用安全的圆房方式,并保证家人都接受乙肝疫苗注射。
七、保持作息规律
乙型肝炎患者要有足够的睡眠,不要过于劳累。在工作时,应设法避免暴露于可能引起肝损伤的有毒化学物质及重金属。要有规律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与闲暇时间。
八、经常性的身体检查
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定期做一些身体检查。这样可以使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治疗。
结语:
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它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进行适当的调整。了解病情,遵从医生的指示,健康饮食,适度锻炼,心理调节,预防感染,在工作和娱乐之间取得平衡,并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可以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改善其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