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烂牙”,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也就是所谓的“龋齿”。龋齿是一种以有机物降解和无机质脱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的病理性损伤。如果病情加重,首先会出现牙齿的颜色变化,继而出现实质性的损伤,严重者还会出现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骨炎等,最终引起系统性疾病。所以,对于龋齿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一、龋齿发病原因
1.口腔中的细菌在龋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变异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它们会与口腔中的唾液、食物残渣等混合在一起,形成菌斑,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上,然后生成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导致表面脱钙、溶解。有些革兰氏阳性菌会对牙齿中的有机物造成损伤,长期下去就会产生龋洞。
2.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引起龋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患龋齿的好多人都喜欢吃甜食、饭后不注重牙齿清洁以及不定期做牙周洁治等。
3.牙的钙化情况。食品和牙膏中所含的钙、磷、氟等物质会对牙齿的生物化学结构和钙化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乳齿及新生恒牙其钙化尚未完全发育,所以患龋齿的机率较高。
4.唾液质量。人们通常认为,唾液的主要作用是清洁、抑菌、抗酸等。所以,唾液的质量对龋齿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二、龋齿的预防方法
1.保持口腔卫生。牙龋常常因细菌导致。所以,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不但会加大口腔的不适,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造成龋齿。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要想防止龋齿,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和牙膏,然后在吃完饭后进行有效的刷牙。必要时应使用牙线。此外,饭后漱口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清除口腔中的残渣和细菌。
2.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要想保持口腔健康,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营养平衡的饮食。人体必须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保证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的维持,应均衡摄取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黄豆和豆类制品、海带、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平时注意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在咀嚼过程中也可以清洁牙齿,如粗粮、芹菜、豆芽等。尽量不要吃醋、杨梅等酸性食物,甜食如糖、巧克力等糖分较高,往往会生成较多的酸性物质,也可能会对牙齿硬组织造成损伤,从而诱发龋齿。少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的成分与牙釉质发生反应,会导致牙釉质丧失,同时导致致病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口腔内多个牙齿同时患龋,这种情况近几年有增多趋势。所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防治龋齿非常重要。
3.周期性地进行复查。建议养成六个月至一年一次的去正规医院做口腔检查。如果出现了龋齿,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的口腔疾病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等。
4.对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在口腔中,后大牙的咬合表面是不规则的。如果磨牙没有发育好,那么这些窝沟就会很深,吃完饭没有及时的清洗,就会有食物残渣和细菌进入到里面,它非常易患龋齿,医学上称之为窝沟龋。窝沟封闭是通过使用高分子材料填满牙齿的窝沟,从而达到了防止窝沟龋的目的。原来在窝沟里的细菌失去了养分,就会慢慢死去。另一方面阻止了外部致龋菌的入侵,防止了窝沟龋的发生。3-6岁的儿童还可以每年两次涂氟。涂氟以后,氟离子会和无机盐结合形成一个更稳定的结构,不容易被酸性的物质侵蚀,可以预防龋病。
三、龋齿的治疗方法
1.药物疗法。常用的药物有氟化物和硝酸银。氟化物能够增强釉质的抗酸性,促进再矿化,从而使龋病病变停止,对软组织无腐蚀性,不使牙变色,安全有效,前后牙均可使用,常用于窝沟封闭及初期龋的预防性充填。硝酸银应用于龋损区后,生成的黑色物质会沉积在小管中,造成阻塞,通过抑制牙本质小管中的细菌,抑制其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腐蚀性较强,会使牙齿变黑,一般用于乳牙和后牙。
2.修复性治疗。对于已经出现龋洞的牙齿,目前临床上以修复治疗为主。将患有龋损的病变组织或悬挂的釉质柱移除,并制成一定洞形,再通过复合充填树脂等充填材料来充填,以恢复牙齿的形态,预防龋齿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度及深龋,需在洞底处加护髓剂,以保存牙髓后再充填。
3.根管治疗。对于龋损已经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病人,可以进行根管治疗。通过根管治疗术,将已经感染的牙髓完全清除,然后将根管紧紧关闭,以取得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