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发生障碍,导致脑部损害的一大类疾病,如果将人的大脑比作田地,脑的血管就是田地里的灌溉沟渠。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如果大脑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对个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大脑的部分区域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其正常功能。轻度的影响可能包括身体的一侧有一些暂时的麻木或弱点。更严重的脑卒中可能会导致人们在长时间、甚至是永久性的期间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1.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有什么危害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疾病。了解脑卒中的症状对于及时识别和治疗非常重要,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歪斜、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同时,也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头痛、眩晕、平衡力失调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2.怎样预防脑卒中发生和复发?
首先,高血压是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但很多中年人并不知道,也不重视这些问题。
有些中年人不进行健康体检,等到发生病偏瘫了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有些人即便发现以后也不重视,总觉得自己年轻,能熬过去,吃点药就不管它。由于长期的血压升高会损害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使包括脑血管在内的血管变得更硬、更窄,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增加了脑部血管阻塞的可能性。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增加血液流动对血管的压力,增加了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定期测量血压,紧密监控血压变化,且要按医生的建议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其次,高脂血症也是诱发脑卒中的关键因素。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较高,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易于阻塞血管,导致脑卒中。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并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至关重要。
再者,心脏疾病患者,尤其是有房颤的人群,存在更高的脑卒中风险。房颤可能导致心脏内部形成血栓,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可能导致脑供血暂时或永久不足,从而引发脑卒中。所以,这些人群应检查自己的心律,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适当的抗凝药物。吸烟酗酒、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也是诱发脑卒中的因素之一。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栓生成增加。精神紧张、焦虑必然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和痉挛,同时血管压力也会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而导致动脉硬化。
最后,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也尤为重要。我们要积极参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并关注本地的急救地图和居住区域的卒中中心,以便在脑卒中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和救治。对脑卒中的预防是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工作,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3.发生脑卒中怎么办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有可能导致体一侧的感觉丧失、肌体瘫痪、甚至是意识丧失。因此,对于卒中,我们的响应速度至关重要。那在生活中,我们怎么去快速识别脑卒中呢?如出现1、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4、双目向一侧凝视,5、单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6、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7、意识障碍或抽搐。马上电话通知就近卒中中心得到及时救治,把对脑部损害降到最低。
在脑卒中的初期,医生一般会通过进行一次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电脑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来查看大脑的状况。如果是缺血性的脑卒中,医生会选择溶栓、抗血小板;如果是出血性的脑卒中,医生通常会通过手术来治疗,将大脑中的血块清除,以减少脑细胞的死亡。因为脑卒中会造成一部分脑细胞的死亡,所以患者在治疗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具体的康复疗法包括神经康复、物理疗法、言语疗法等,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