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疫情的暴发,科学消毒已经成为居家必备技能之一,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对科学消毒还存在一定的疑惑,不知道该如何科学消毒。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从科学消毒的角度出发,一起聊一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方式是否正确?
1.科学消毒,你做对了吗?
1.1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消毒能够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但是人们在日常的居家消毒过程中,应该遵循清洁为主、消毒为辅的原则。也就是说,当人们所在的小区没有新冠或者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病例,且家中没有外人到访或者没有进行自我隔离的疑似感染者时,人们只要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即可,不需要每天都进行消毒工作。
1.2在日常的居家环境中,应该注意室内的通风和清洁工作。当人们在外出归来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洗手操作。日常生活中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就可以有效地消毒,因为其中蕴含一定的杀菌成分。但是这些消毒成分经常会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特点,可能会导致人们的皮肤出现过敏反应等。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人们最好还是使用流水进行洗手,并且在洗手的过程中搭配一些肥皂或者洗手液使用,对自身的指尖、手腕以及掌心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洁。
1.3定期对手机等常用的电子产品进行消毒和清洁,可以使用消毒湿巾或者酒精棉对这些电子产品进行消毒工作。但是在消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电子产品进行关机操作,并且在机器完全冷却之后再进行消毒,避免因为静电等原因出现起火或者爆炸的情况。
1.4在日常的科学消毒中还应该对日常使用的餐具进行消毒工作,一般情况下这种消毒工作推荐人们使用开水将其煮沸10分钟左右。
1.5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快递,也需要进行消毒工作,一般情况下不要将这些快递的表面包装带入室内,如果必须带进时,可以使用消毒湿巾将这些快递的表面进行擦拭,或者使用喷雾型消毒剂对其进行喷雾消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这些操作之后,应该注意做好相应的手卫生工作。
2.室内消毒存在的误区
2.1误区一:在室内进行酒精喷洒消毒
在室内使用酒精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喷洒式的消毒方式。而且在室内的一些家用电器进行表面消毒时,需要先将电源关闭,在这些电器冷却之后再进行消毒工作,否则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爆燃的情况发生。
2.2误区二:使用消毒剂消毒时不需要做相应的防护工作
在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工作。比如人们应该佩戴好相应的口罩和橡胶的手套,避免出现液体飞溅的情况。
2.3误区三:使用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或者浓度过低
在使用市场上销售的消毒剂时,应该根据这些消毒剂的说明书,对这些消毒剂进行稀释,之后再使用其进行消毒工作。如果是使用酒精进行消毒的话,应该选择酒精浓度为75%浓度的酒精。
2.4误区四:过度消毒反而忽略了日常清洁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人,每天都要对室内的环境进行2遍以上的消毒工作。其实如果家中或者小区中没有明显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是不需要每天都进行消毒工作的,只要每天做好居家环境的清洁工作即可。
2.5误区五:对不同类型的消毒剂进行混合使用
如果将不同类型的消毒剂进行混合使用,这些消毒剂容易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比如将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使用,会产生氯气,对人们的呼吸道会产生相应的刺激,浓度过高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总结:
消毒防护虽然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但是不合理的消毒方式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所以科学消毒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