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在育儿过程中越来越常见的问题,牛奶蛋白过敏。那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呢?宝宝出现了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办呢?
牛奶蛋白过敏实际上是由一种:或多种免疫机制参与的对牛奶蛋白产生反复出现的异常的免疫反应,牛奶蛋白往往是小婴儿最早接触的异体的蛋白,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喝配方奶粉来引入的,数据显示,0-12个月的小婴儿牛奶蛋白的发生率在3%-8%左右,而且呈现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之后大多数都会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症状,所以,有一部分宝宝会出现胃肠道的症状,常表现为胃食管反流、呕吐、拒奶、厌食、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粘液便甚至带有血丝等等。还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皮肤的症状,常见的表现有反复严重的湿疹、荨麻疹、特异性皮炎、瘙痒、口唇及眼睑部位的水肿等等。还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呼吸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喘息、反复的咳嗽等,除此之外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全身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差、反复的哭闹、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体重不增等等。极少数有重度过敏的孩子,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的过敏的症状,常规治疗又不见效的,那就要怀疑是不是牛奶蛋白过敏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就医,最好是去儿童消化科或者儿童过敏专科检查一下。要是宝宝的兄弟姐妹、父母中有过敏性疾病史的,那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如果你担心去医院不安全,那你也可以自己在家里完成食物回避激发试验。具体的方法分为两个步骤:回避实验和激发实验。第一步:先选择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连续吃2-4周,要一次性换掉以前的普通奶粉。注意不需要转奶,也不能掺着喝。氨基酸奶粉就是把大分子的蛋白质完全化学分解为最基本的单位氨基酸,因为宝宝现在的情况是对牛奶里的蛋白过敏,所以一定要用氨基酸完全回避。如果是混合喂养的,那么在做回避试验的时候建议暂停母乳喂养,以防妈妈不小心吃进去一些致敏食物以后通过乳汁传给宝宝,这样就会干扰试验的准确性。回避2-4周以后,如果宝宝之前的过敏症状明显改善了,那就说明之前很有可能就是牛奶蛋白过敏。为了进一步确诊,这个时候再进行第二个步骤,换回以前的喂养方式进行激发试验。如果之前的过敏症状没有出现或者加重,那就说明并不是牛奶蛋白引起的,可以继续喝原先的普通奶粉。但是如果之前的过敏症状又被激发出来重新出现或者加重,也就是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阳性,那么就可以确诊是以前的奶粉导致宝宝过敏。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孩子,不建议轻易绘孩子停母乳,母亲应查找宝宝可能致敏的食物,并回避该食物2-4周。待过敏症状平稳后,再次引入该食物,如果宝宝再次出现过敏症状,那么母乳喂养期间,均应回避该食物,如果宝宝没有出现过敏症状,就可以逐步引入该食物。
注意:婴幼儿最容易致敏的食物是牛奶和鸡蛋,一般建议母亲应先忌食牛奶和鸡蛋,如果仍有过敏症状,再考虑深度忌口(8大类:奶类、禽蛋类、鱼类、甲壳类、花生、豆类、坚果类和麦类)。忌食期间,母亲应补充替代蛋白,如:鸡内、猪肉等不容易致敏的食物来满足母乳的营养!虽然这个试验耗时比较长,但是无需抽血化验,而且也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