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就是慢性胃炎,不仅会造成患者生理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慢性胃炎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伤胃的行为我们是应该避免的。
1.慢性胃炎的诱因
引起胃炎的原因比较多,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外源性因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结构不平衡、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内在因素有年龄,遗传因素,胆汁反流,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胃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约占80%-95%。长期感染Hp引起的炎症、免疫反应可导致部分病人出现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生。幽门螺杆菌(Hp)所致的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和胃体为主的全胃炎。前者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增加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后者的胃酸分泌降低,增加了胃癌的风险。所以当胃镜检查发现有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特别是伴有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时候,应做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
2.日常生活中常见伤胃的事
2.1重口味饮食
高盐食品不仅增加了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还破坏了胃粘膜的保护层。偶然的损伤很快就能愈合,而长期食用高盐食物,损伤会持续存在,进而导致胃粘膜发生“胃炎-萎缩-肠化-癌变”的过程。其中以“腌菜烧烤”为代表的高盐食品,其含盐量高不说,还能在人体内生成大量亚硝基化合物,这也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饮食建议尽量不要吃咸菜、烤制等高盐加工食物,可以食用更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减少胃癌的发生。
2.2吃水果不讲究
新鲜水果能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但是一些水果对胃部的伤害也很大,部分水果中含有单宁,如柿子、山楂、枣等,单宁在胃中与胃酸和蛋白质反应生成胶状物质,正常情况下胶体很快就会被排出肠道。但如果出现胃排空障碍,这些凝胶就会不断堆积,不断聚集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纤维素,使之越来越大,越来越硬,最终形成了胃石。胃石会压迫胃部,造成溃疡,严重地出血,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为一些中老年人的胃排空速度比较慢,建议不要空腹食用柿子、山楂、枣等食物,消化不良就少吃一些。
2.3爱喝烈酒
一些研究表明,少量饮用低度酒精可以预防胃癌,但如果饮用过量的酒精饮料,通常是20度以上,每小时饮用100毫升以上,就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甚至引起急性腹痛、胃出血。而且酒精是公认的一级致癌物,会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伤害,所以尽量不要去碰。建议如果一定要饮酒,请选择度数较低的酒,而且也不能喝太多,以免出现“伤胃”。
2.4边吃边说
人们常说:“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与其狼吞虎咽,不如细嚼慢咽,咀嚼过的食物并不能减轻胃部的负担,只是减少了吞咽时产生的气体。每一次吞咽,都是将食物吞入腹中,吃饭的时候说话或者是大口吞咽食物,会吞下更多的气体,还会出现打嗝等症状。吃得太快,很容易被食物烫到口腔、食管粘膜,从而引发口腔癌、食管癌等疾病。
2.5饮食不注意卫生
吃得是否干净卫生,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对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如果在饮食方面不注意卫生,容易引起急性胃肠道炎症,也有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感染源是食物和饮用水,所以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结束语
慢性胃炎这一疾病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做哪些伤胃的行为,要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保证良好心态,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