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时间 :2024-01-31 作者 :​ 史贞新 来源: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急性呼吸衰竭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一种常见性疾病,其不仅会导致病患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问题,而且还会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等情况。因病情比较繁杂,且发病较为急切,所以有着较高的护理要求,以便能够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护理为急性呼吸衰竭病患,全面提升其生存率。下面为大家科普下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一、呼吸道畅通护理

大多数急性呼吸衰竭的病患均会出现呼吸幅度、节律、频率的变化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问题,为此,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有效改善病患的肺部以及呼吸道的正常通气功能。针对意识比较清醒的病患,应该引导其学会使用正确的咳痰、咳嗽方法,多多鼓励其进行咳痰。对于存在不易咳出的粘稠痰液,可告知病患适量地进行饮水,其中并未有心力衰竭的病患,可每日确保15002000ml的饮水量最佳。同样也能够采取雾化吸入疗法,借助沐舒坦、爱全乐等有利于化痰、扩张支气管的药物作为雾化液,以此来便于病患稀释痰液后更容易将其咳出。针对咳痰困难、年老体弱的病患,可利用拍背与翻身等排痰方式,借助震动让痰栓脱落、松动,进而有效咳出痰液,促使清除痰液分泌物的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二、氧疗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病患一旦缺氧将会对机体产生重大影响,其危害远超过二氧化碳潴留,由于大脑与心脏等重要人体器官的实际耗氧量相对较大,同时耐受性相对较差,缺氧敏感性较强,机体内有着极少的氧储存,只够人体消耗34min。为此,缺氧严重不仅会引发脏器功能障碍与损伤,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所以,需要有效开展氧疗来进行缓解。期间可借助头罩、鼻导管、面罩或口罩进行机械给氧,其中吸入氧流量与吸入氧浓度(FiO2)间的关系为:FiO2=21 +4×吸入氧流量(L/min)。针对紧急抢救、严重缺氧的情况,应该采用高流量、高浓度的吸氧方法,可是应控制在46h的持续给氧时间内。

三、生命体征护理

因急性呼吸衰竭会导致缺氧等情况的出现,极易造成病患的脑损伤,即便病患意识较为清晰,可是也极易出现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等情况,所以护理过程中应对病患的面色、心率、呼吸等密切观察。一旦病患有烦躁不安、瞳孔异常缩小或放大、意识模糊以及呼吸急促等情况,需要立即上报给主治医师,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并发肺性脑病。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有效预防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四、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的护理措施

病患体内潴留二氧化碳极易引发高碳酸血症,所以需要对病患肺泡通气量进行有效提升,尽可能不进行补碱。期间应该尽可能防止病患出现感染病症,科学用氧,有效平喘祛痰。为进一步排除二氧化碳、改善通气,同样还应该辅助应用呼吸兴奋剂与机械通气措施。

五、生活护理

确保病患所在的居室或病房内的空气流通较为优良,每天保证能够开窗通风至少30min左右,可是需要注意为避免病患受凉,应该防止让病人接触到对流风。另外,应该控制在1822℃左右的室内温度以及5556%的室内湿度。尽可能不让病患接触到刺激性气味和灰尘烟雾。严格把控探视病患的人员数量和探视频率,特别是流感高发时期,以此来降低病患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

六、心理护理

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病患来讲,伴随着病情的加重,其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也会随之增加,极易出现急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病患心理情绪变化和实际需求的重点关注,多应用激励式语言来帮助病患疏导负面情绪,并且引导其家属给予病患更多的安抚和帮助,促使病患的治疗依从性得以显著提升。

急性呼吸衰竭指的是因溺水或中毒等突发性原因突然阻塞呼吸道,进而致使人体难以完成气体交换功能,造成一系列代谢性与生理性功能障碍。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应确保急性呼吸衰竭病患的呼吸道能够通畅,密切观察病患的生命体征,有效开展氧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护理等,其对于病患的康复与治疗能发挥积极促进的重要作用。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