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病理切片如何制成

时间 :2024-01-31 作者 :​ 朱喆 来源:吉林省前卫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说起病理切片可能大家不了解,但说到病理检验相应大家都不陌生,病理检验是诸多疾病的“金标准”,对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很多人都说,病理检验准确性高,但是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少则1个星期,多则半个月,等待期间的煎熬谁能懂,为什么其他检查结果很快,唯独病理检验这么长时间。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一问题比较好奇,其实病理检验的时间长主要是因为切片的制作繁琐,其中涉及诸多环节,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病理检验都会受到影响。以下我们就围绕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进行论述,让大家来看看“它”是如何诞生的。

第一步:取材

医生会通过手术切除或者内镜活检的方式从患者体内取出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或细胞样本,然后会及时送到检验科病理科。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组织标本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等结构,不能出现损害;针对部分活检标本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组织,也要注意不能损伤重要结构和血管。

第二步:组织固定

检验科病理科人员会将获取的组织样本放入固定液中,必须在30min内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其中固定液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结构和形态,防止样本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发生变化。此时需要注意,由于标本大小不同,浸泡的时间也有所差异,一些小标本需要浸泡6—8小时,一些大标本则需要浸泡24—48小时。

第三步:脱水、透明、浸蜡

1)脱水:这一环节中会将固定后的组织样本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这一过程称为脱水。通过梯度酒精能够置换出组织内的水分,以便于后续的浸蜡处理。

2)透明:脱水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一步处理,使其变得更加透明,以便于切片,其中需要将样本放入含有透明剂(如二甲苯)的容器中。

3)浸蜡:完成上述环节后需要将组织标本放置在液体石蜡中,这一环节的用时较长,大多需要15个小时左右。

第四步:组织包埋

这一环节中需要将透明化的组织样本放入石蜡中,石蜡会渗透到组织中,使组织块固定并硬化,这一步骤称为浸蜡包埋去掉浸蜡

第五步:切片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将浸蜡去掉浸蜡包埋后的组织块放置在切片机上,通过切片机将组织块切成薄片,切成的薄片将被用于后续的染色和显微镜检查。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需要将被石蜡包裹的标本放置在切片机上,然后切成2-5微米厚的薄片,然后将切好的切片放入45摄氏度的温水中展平,然后再捞到涂有防脱剂的载玻片上,然后放入到高温烤箱进行烘烤处理,符合标准后再进行染色。

第六步:染色

这一环节也是比较费时费力的阶段。在烘烤处理完成后(符合标准)需要进行切片染色,其中先要对切片进行二甲苯脱蜡处理,通过不同梯度的酒精能够溶解附着在切片上的二甲苯残留液体,然后再使用苏木素进行细胞核染色,完成后使用流水冲洗,接下来再用盐酸-酒精分化液进行分化处理,再使用伊红进行包(包错了改成胞)浆染色,流水冲洗后再经酒精脱去余色,待二甲苯透明后切片的染色基本完成。这里需要注意,其中的染色剂(如苏木精-伊红染色剂)能够突出显示细胞的不同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等,对疾病性质、组织分型以及浸润程度等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第七步:清洗和干燥

完成染色后,切片需要清洗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然后进行干燥处理,能够确保切片长期存放。

第八步:封片

在切片上覆盖一层玻璃片,在玻片上滴加一滴中性树胶,覆盖上清洁的盖玻片,以保护薄片并便于显微镜观察。在这里需要注意操作规范性,一定不能产生气泡。

第九步:结果解释

完成以上环节后,病理切片的制作就完成了。在组织病理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果解释,其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病理学监测目的进行,多会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诊断,部分情况下还需要综合分析临床病史和症状,以保障分析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病理切片的制作较为繁琐,但能够显示诸多信息,医生和病理学家可通过显微镜进行检查和分析,能够诊断疾病、判断肿瘤性质、监测治疗效果等,对疾病的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