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正确认识药食同源

时间 :2024-01-25 作者 :​ 谢晓燕 来源:栖霞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人们的保健养生意识也开始增强,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注重自身的保健和养生。在西方国家中,曾有人提出过“用食物替代药物”、“用厨房替代药房”等想法,而这种想法在我国被称为“药食同源”,是一种食物保健的思想。那么,什么是药食同源呢?想必大家对于这个词语或者说思想,应该比较陌生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药食同源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有所提到,其文中有一句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句话就体现出了古代人对于药食同源的解释和思想。当前,针对“药食同源”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是,就字面理解而言,药食同源就是说药物和食物是同一个起源,也就是药物就是食物,食物就是药物,两者之间并没有清晰的分界线。

中药和食物的关系,也就是药食同源的关系。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中医的治疗方式中,有针灸、中药等方式,其中的中药治疗,就是借助一些天然的药物,如矿物、动物、植物等,来治疗某些疾病。而在人们的饮食中,大多数食物都是来自于动物或者植物,这些都属于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只能用于治病,所以,我们就称其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用于饮食,所以,我们就称其为食物。但是,在大多数自然产物中,有些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也能当作食物,也就是药食皆可。例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中药和食物的共同点,就是都可以用于疾病防治。中药和食物的不同点,就是中药的治疗作用更强,但同样的也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所以,使用中药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药物剂量;而食物的治疗效果较为缓慢,且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但如果饮食搭配不当,也是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的。在日常饮食的过程中,我们进食的一些食物,除了能够帮助身体补充一些营养物质以外,还能对身体的机能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时一种量变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目前,我国公认的既是药品,又是食物的中药材主要有以下这些:黄精、紫苏、紫苏子、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陈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如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如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橘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牡蛎、芡实等等。

上面我们提到不论是中药还是食物,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如果搭配不当或者使用不当,就容易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因此,在使用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1、适量有恒,有的放矢药物使用应适量而有节制,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服用剂量。2、优选药材,科学烹制使用药材首先要净选,使之清洁干净,无杂质无异物,无霉变腐烂,还要注意其色、味纯正,品质优良,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如切丝、切片、切丁等,有的则需要按中药炮制的要求进行炮制加工,以减轻其毒性或副作用。3、注意配伍,合理调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在与食物配伍和应用时应遵循中医理论,注意配伍和使用禁忌。4、注重整体,使用药食同源中药养生需要建立在对自身体质、对药物性质有清晰了解的基础上,辨识使用。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