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的重要器官,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分,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而冠脉就是心脏输送血液的重要通道,当冠脉发生急性闭塞、血流中断等突发情况时,心脏就可能罢工,造成心肌缺血情况,从而导致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突然,且坏死的组织不可逆,病情发展较快,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那么。如何进行心肌梗死的治疗,维持患者生命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介入治疗。
一、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而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疾病。当发生心肌梗死后,患者可出现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表现,也可伴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人体的心肌细胞缺血耐受能力较差,在缺血数分钟后就可发生坏死,需要尽早开通堵塞血管,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是怎么回事?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心导管技术支持下,对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疏通,以达到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效果。与其他治疗,如冠脉搭桥、药物治疗等方式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高、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当前已成为临床公认的冠脉血运重建手段。
介入手术的具体手术流程为:于患者桡动脉(手腕处)或股动脉(大腿根部)作切口,插入导管;导管通过导丝的指引进入主动脉并达到冠脉开口处,注射少量造影剂,利用冠脉造影在X光透视下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清晰显示血管病变;根据血管狭窄程度选择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其中,球囊扩张能够增大冠状动脉管腔,以改善血流情况,支架植入血管将血管腔撑开,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血管通畅;在植入或扩张操作完成后,将器械回撤,支架需要留在病变血管内,保持血管长期通畅,改善心脏血供情况。
当前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常用的支架类型有:(1)金属裸支架,植入人体后属于人体内的异物,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影响。支架作为金属制品在血液中无法避免地会出现金属腐蚀、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平滑肌细胞再生等问题,还存在引发血管的炎症反应的风险。植入后无法取出,有长期血栓和再狭窄风险。(2)药物洗脱支架,是在金属裸支架上增加药物涂层,主要为能够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如雷帕霉素、抗增生类、抗血栓类等药物,抗体或基因,植入支架后药物能够在病变血管中释放,以预防血管发生再狭窄。(3)生物可吸收支架,以高分子材料为支架基体,可在植入2~3年后逐渐降解,能够避免金属长期留存体内,避免对血管弹性造成束缚,同时能够避免长期植入金属支架患者发生的晚期血栓和再狭窄风险。后期还可进行介入治疗或外科冠脉搭桥,且对一些影像学检查无影响。
三、介入手术治疗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手术前。了解自身病情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效果,保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要求,完成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术前遵医嘱服用药物,如他汀类、阿司匹林等药物。
2、手术中。术中球囊扩张或植入时,可出现轻微胸闷、胸痛,属于正常情况,一会症状就会减轻;如果出现明显心慌、胸闷等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如果想咳嗽,也应提前告知医生。
3、手术后。术后需要持续监测心电和生命体征,给予配合;如穿刺部位为桡动脉,注意避免弯曲手腕,并适当将手腕抬高;穿刺部位为股动脉,需要进行绷带加压保障,术后需要平卧24h以防出血;按照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接受抗凝治疗,用药期间观察自身有无出血倾向。
冠脉介入治疗是当前医学界公认的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在患者生命危急时刻挽救其生命。在发生心肌梗死后,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介入手术治疗,预防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