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提升基层急性心梗救治能力

时间 :2024-01-25 作者 :​ 杨菁 邱朝辉 来源: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冠状动脉发生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原因,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急性心梗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基层胸痛中心的建立,旨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提升基层急救水平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那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地提升基层急性心梗的救治能力呢

一、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养

1.增强基层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基层医护人员接触心梗的救治的机会有限,经验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方式,向基层医护人员宣传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增强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与诊治能力弥补他们对急性心梗救治的认知短板。

2.强化临床技能训练:根据初级医护人员的水平的不同,设计出识别心电图、心肺复苏术、溶栓等临床技能训练计划,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技能训练,以提升其临床技术水平增强应对能力。

3.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基层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技能培训与能力训练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在救治心肌梗死方面的专业技能,为提升基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能力作出贡献让他们有更充足的动力去创优争先。

二、改善基层卫生条件

1.配套必要的医疗器械: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具体条件,将心电监护仪、血压计、血糖仪等基础医学仪器进行完整配套,以便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方便基层机构决定治疗方式,为及时进行病人转运争取时间和依据。

2.开通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保证病人能够尽早接受治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避免因为时间的缘故导致病人耽搁治疗。

3.加强与大医院的协作:通过“远程会诊”和“专家指导”等手段,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的协作,提升基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使得基层卫生机构也能定期得到大医院的支援与指导。

三、优化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程序

1.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规范化程序: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并结合基层医院的具体条件,制订规范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程序,保证病人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规范化救治程序有助于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救治方案,避免错误方式导致的不幸发生。

2.强化急诊医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急救能力,保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建立病人追踪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长期跟踪,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情况,并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康复和健康教育。

四、加强病人的健康宣教

1.加强病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增加病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让他们知道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并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2.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根据生活习惯,采取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个体化健康干预;适当的锻炼可以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

3.改善病人服药的遵从性:透过健康教育,让病人知道药物的功效、副作用及用法剂量,增强病人服药的顺从性。

提升基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的重要途径。应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改善基层医疗条件,优化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程序;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总的来说,改善基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病人等多方参与。只有多学科协作,才能更好地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提供优质的治疗,减少其病死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为提升我国基层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