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产科护理多重要?
近些年,我国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显著的提升,人们开始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并提出更多要求。在“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等战略政策的指导下,无论是医疗领域还是人民群众都非常看重“生育质量”,进而对妇产科护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妇产科护理既能为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女性提供生育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也能帮助孕产妇安稳生产,保障母婴生命健康,提升生育服务质量。
综上可知,妇产科护理对于保证母婴生命健康、增加人口数量、提升人口质量等方面非常重要。从古至今,我国医学领域历来关注产前与产后保养,拥有较为完善的护理理念及方法。但是因妇产科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复杂性,受护理人员态度、能力等因素影响,若护理人员未能按照规定程序操作,态度较差、能力较弱,难以保证妇产科护理质量,进而保证母婴生命健康安全。对此,科学、有效的妇产科护理既能保障产妇生命安全、新生儿健康,也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2.妇产科护理方法?
2.1入院护理
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与产妇及其家属交流,了解产妇的身体情况,介绍医院环境,拉近产妇与护理人员的关系。因产妇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经常会产生焦虑、担忧等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通过日常交流、心理疏导、同房间产妇互相介绍等方式,帮助产妇缓解压力。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带领产妇及其家属认识医院路线,方便后期检查。
2.2环境护理
产妇及其家属了解医院、房间环境后,为增强产妇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性,护理人员可提供隔帘,打造封闭、私密的空间,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患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等,最大程度优化医疗境。
2.3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即正常分娩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针对产妇活动无耐力情况,护理人员应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鼓励产妇多摄入汤类,如鸡汤、猪蹄汤等,少食多餐。产妇开头活动前,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洗澡、上厕所等。随着产妇体力恢复,能逐渐翻身、哺乳、活动等。但护理人员应规定初次下床时间,产妇初次下床活动时间≤15分钟。随后,下床次数增多、活动时间延长。此外,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照顾婴儿,如更换尿裤等。
针对产妇睡眠形态紊乱情况,护理人员应加强夜间护理,保证病房按时关灯,禁止产妇及家属大声喧哗等,夜间帮助产妇照顾婴儿,喂奶、更换尿布等。
针对产妇感染情况,护理人员应先了解产妇感染的原因,如阴道流血等。指导产妇食用鱼汤、面汤等食物,增强产妇体质。叮嘱产妇按时更换卫生巾、内衣等,并且做好会阴护理,根据医嘱及产妇情况提供抗生素。护理人员应定期询问产妇情况,例如伤口疼痛程度、血肿等。
针对喂养无效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让产妇及其家属了解喂养知识,提升喂养效果。护理人员应宣讲喂养知识,如母乳涂抹乳头、摄入汤类促进乳汁分泌、延长睡眠时间等。
2.4剖宫产护理
针对自理才能缺陷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帮助产妇饮食、洗漱、穿衣等,定期更换产妇的会阴垫纸,保证床单干净、舒适。期间,护理人员应将产妇日常用品、呼叫器放在近边,方便产妇拿起。
第二、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产妇身体情况,如伤口出血、阴道出血、输液管畅通等。
第三、产妇下肢知觉恢复后,护理人员可帮助产妇翻身或更换姿势。针对疼痛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更换姿势,产妇应维持枕平卧躺6小时左右才能换为半卧位。
第二,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佩戴腹带,缓解伤口压力。
第三,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及产妇具体情况使用止痛剂。
第四,护理人员移动产妇时,应保证动作轻柔、缓慢,采用多种方法,帮助产妇转移注意力,避免其长期关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