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关“心”生命,认识心梗

时间 :2024-01-19 作者 :​ 赵玉祥 来源:玉田县孤树镇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心肌梗死,这是一类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突发性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中形成血栓,造成血液流通不畅,心肌缺出现血,造成心肌坏死,进而突然梗死。那么,对于心肌梗死的认识,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来了解一些心肌梗死的常识知识,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

心肌梗死的症状

剧烈的胸痛或不适:可能感觉像压迫、憋闷、烧灼或钝痛,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20分钟),有时可放射至左臂、颈部、下颚或背部。

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心脏受损,引起心力衰竭而出现的呼吸急促,甚至可以出现不能躺下平卧而只能坐着减轻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可伴随胸痛,但并不一定都出现。

出汗:大量的冷汗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表现之一。

疲倦和虚弱感:患者可能会感到异常疲惫。

心肌梗死可能表现为“沉默性”或非典型症状,特别是在糖尿病患者、女性或年长者中,他们可能出现轻微的症状或没有明显的胸痛,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该特别注意其他潜在的症状,如背部不适、嘴唇发紫、乏力等。任何出现疑似心肌梗死的症状,都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

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这些都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因素。

控制危险因素:针对心肌梗死的预防,需要注重危险因素的控制,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都会产生威胁。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对三高的控制,通过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手段,降低三高,预防心梗

药物治疗:对于心梗的预防,也可以使用药物来化解血栓,降低风险。β类受体阻滞剂、ACE和他汀类药物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高胆固醇,并预防心肌梗死。

心理健康:压力和焦虑被认为可能增加患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预防心肌梗死也具有重要意义。

定期体检和监测:及时检测并处理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脏健康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心肌梗死的诊断

症状分析: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了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比如剧烈胸痛、胸闷、呼吸急促以及伴随恶心和呕吐等表现。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听诊、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指甲床、口唇等方式,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血管系统状态。

心电图(ECG:ECG是一种常见的心肌梗死诊断工具。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正常人会有区别,主要体现在显示特定的ST段抬高,或者是出现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

血液生化标志物测定:包括肌钙蛋白、肌酸激酶-MB、心肌肌钙蛋白等,这些生化标志物在心肌梗死时会有上升。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心肌的运动和收缩情况,可以确认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冠状动脉造影:对于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的情况,如血栓形成或狭窄等。

心肌灌注显像:这是一种核医学检查方法,能够显示心肌的血流情况,有助于评估心肌梗死区域和周围心肌的情况。

以上就是关于心肌梗死的一些常识,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相关疾病知识,从而进行更好的预防。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疾病危险因素,如果一旦出现类似疾病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减少风险。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