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肝胆管结石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时间 :2024-01-19 作者 :​ 崔全焕 来源: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如果结石阻塞了胆道,胆汁就会无法顺畅排出,导致疼痛和其他不适。更糟糕的是,它们还可能引发胆囊炎、胆管炎等感染,甚至影响到肝脏功能。懂得它们的形成和潜在危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个问题。

肝胆管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胆道感染:胆道感染是导致肝胆管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胆囊、肝内胆管出现炎症反应时,可使胆汁排出受阻,使胆汁中某些成分浓度增高,从而加速结石形成。胆管炎、胆囊炎等炎症会阻碍胆汁的排泄,使胆汁淤积于胆囊内,从而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色素过多的聚集。胆汁的变化促使晶体的形成,进而可能形成结石。另外,感染还可使胆道菌群增多,改变胆汁中的化学成份,使之更易成石。因此,胆道炎是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饮食因素:肝胆管结石形成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胆固醇摄入过多会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从而增加晶体形成的几率。同时,高脂饮食可使胆囊排空力下降,胆汁滞留于胆囊内,增加成石几率。膳食纤维可促进胆石排出,而膳食纤维不足则可引起胆汁中某些物质浓度升高,从而加速成石。另外,饮食中盐和糖含量太高,水的摄入量不足,都会增加胆结石形成的危险。因此,合理、平衡膳食是防止肝胆管结石形成的关键。

环境因素:肝胆管结石的形成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生活习惯,职业等。地理环境可能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某些地区的饮食习惯、气候、水质等也会影响胆石的形成。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长时间坐卧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影响结石的形成。职业因素中长期暴露于特定有毒物质或化学制品者,会增加患结石的危险。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胆汁成分及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胆石形成。

肝胆管结石有什么危害?

胆汁排障碍

肝胆管结石可引起胆汁排出障碍。结石阻塞胆道,使胆汁无法排出或滞留在胆囊内,这种胆汁排出障碍可引起各种不适症状。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等成分过多,会促进结晶的形成,使结石进一步增大,从而使胆汁排出障碍。胆汁排出障碍会引起黄疸、皮肤发痒、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另外,胆汁滞留也会增加胆道内细菌的繁殖,增加感染的危险,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胆汁排出障碍可导致肝损伤,如胆汁性肝硬化,并可影响胆道以外的多个脏器功能。

胆道梗阻

肝胆管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结石阻塞胆道,就不能正常排泄胆汁,就会引起胆道阻塞。这种阻塞会导致剧烈的疼痛、恶心、呕吐以及黄疸。梗阻也会使胆管内压升高,使胆囊或胆管膨胀,使胆囊壁发炎、胆汁返流,进而引起感染。严重的胆道梗阻可诱发化脓性胆管炎,这种可引起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故应及早诊断及治疗,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肝功能失常

当结石引起胆管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出,引起胆管内压增高。出现胆汁返流,影响肝脏的正常排泄功能,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的还会引起肝功能衰竭。此外,肝胆管结石引起胆汁淤积,胆盐、胆固醇在胆汁中堆积,损害肝功能,增加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发生。

胆囊癌风险增加

长期存在肝胆管结石可能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虽然结石本身不会直接诱发癌症,但是它的存在可能会增加患胆囊癌的几率。慢性炎症、胆道梗阻等因素可导致胆囊内胆汁长期受损及炎症状态,促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胆囊炎症所致的组织损伤可使胆囊粘膜出现慢性炎症及溃疡,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成。另外,胆道梗阻可使胆囊中的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增加癌变的危险。尽管胆囊癌与肝胆管结石的直接关联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已有研究显示肝胆管结石存在时,胆囊癌的发病率可能会略微增加。

除以上常见危害外,还有其他危害,比如癌变,建议及时就医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考虑与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可引起黄疸、疼痛、寒战、发热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无创保肝取石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

山东广播电视报